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


相关考题:

直埋光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越时最小的净距为0.5米。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应与电缆垂直布置,接地体与电缆的间距不宜小于()。 A.30mB.20mC.10mD.15m

开挖与电力电缆交越处的光缆沟时应采用哪些措施?

交流供电线路应采用地下电力电缆人局,正确的做法有()。A、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缆B、无金属铠装层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C、电缆金属护套就近接地D、钢管两端就近接地E、信号线金属屏蔽层在成端处就近作保护接地

可作为建筑防雷的自然接地体有()A、电缆保护钢管B、埋地敷设的金属管道C、金属电缆桥架D、混凝土桩基中的钢筋E、建筑物底板内的钢筋

埋式电缆与电车轨道交越时,应用石棉水泥管或陶瓷等绝缘管保护

根据《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下列应分开布放的线缆有()。A、交、直流电力电缆B、用户线缆与信号线缆C、直流电缆与接地电缆D、交流电缆与接地电缆

锯电缆以前,必须与电缆图纸核对是否相符,并确切证实电缆无电压后,用()的带木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A、接地B、不接地C、带电

室外环形地网或综合接地体须用两条35mm2的电缆焊接后,与接地汇集端子排连接,焊接点间距大于2m。

DTY-3000D带电电缆路径仪主要用于()路径探测以及()测量。A、地下运行电缆B、地下运行光缆C、地埋电缆的埋深D、地埋光缆的埋深

根据《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综合通信大楼应设立电缆入口设施,并应通过接地排将电缆入口设施各个户外电缆与主接地排或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

《维规》规定直埋光、电缆与35KV电力电缆平行最小接近距离为(),交越为(),与≥35KV电力电缆平行最小间距为≥2.0m,交越为()。与电杆最小间距为()。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cm。A、10B、20C、30D、40

防雷保护地线装置应与电缆垂直布置,接地体与电缆间距不宜()10m。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mm;与高压埋地电缆交越时,接地体与高压电缆之间宜满足500mm的最小距离,并行时宜满足1000mm的最小距离。A、100B、150C、250D、200

电源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的强制性规定有()A、交流供电线路应采用地下电力电缆入局,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将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护套两端或者钢管应就近与地网接地体焊接连接B、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处应设相应等级的电源避雷器C、交流零线在入户处应与联合地网朝变压器方向专门预留的接地端子作重复接地D、楼内交流零线不得再作重复接地

接地体与电缆距离不应小于()m。

直埋光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越时最小的净距为0.5米。

楼道型FTTX用综合信息箱箱体接地电缆可采用()平方毫米的接地电缆,或者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相关型号的接地电缆;接地电缆两头宜采用铜鼻子压接后再与箱体和接地体相连,接地电缆必须采用()管或者其他绝缘材料进行保护、走线。

在110kV及以上电缆终端站内,电缆终端头的金属护层易通过()单独接地,电缆终端头接地设计无要求时,接地电阻(≦4)欧姆。电缆护层的单独接地极与架空避雷线接地体之间,应保持()m距离。

电缆耐压试验分相进行时,另两相电缆应()。A、可靠接地B、用安全围栏与被试相电缆隔开C、用绝缘挡板与被试相电缆隔开D、短接

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有困难的基站,也可以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

判断题直埋光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越时最小的净距为0.5米。A对B错

多选题交流供电线路应采用地下电力电缆入局,正确的做法有( )。A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缆B无金属铠装层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C电缆金属护套就近接地D钢管两端就近接地E信号线金属屏蔽层在成端处就近作保护接地

单选题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应与电缆垂直布置,接地体与电缆的间距不宜小于(),接地标石上应有地线断开测试的条件。A5mB10mC15mD20m

单选题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应与电缆垂直布置,接地体与电缆的间距不宜小于()。A30mB20mC10mD15m

填空题在110kV及以上电缆终端站内,电缆终端头的金属护层易通过()单独接地,电缆终端头接地设计无要求时,接地电阻(≦4)欧姆。电缆护层的单独接地极与架空避雷线接地体之间,应保持()m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