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式线岔形式。A、无交分B、两支无交叉C、交叉D、锚段关节

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式线岔形式。

  • A、无交分
  • B、两支无交叉
  • C、交叉
  • D、锚段关节

相关考题: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两⼯作⽀相距 500 毫米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 10~20mm。

18#交叉线岔检修作业,交叉线岔检修工艺要求: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A、20B、50C、60D、70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由侧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mm处应等高。

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锚段关节式线岔形式。

线岔处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水平投影()mm的范围内.

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线岔形式。A、无交分B、交叉C、锚段关节式D、两支无交叉

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 500 处的高差,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标准值高 50mm,侧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柔性线岔中,侧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相距500mm处两支接触线的相对位置应满足()要求。

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两支无交叉线岔形式。

动车组通过高度为1100mm及以上高站台时,速度不得超过80km/h。

用于侧向通过列车,当速度在50km/h以上至80km/h时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号。

列车通过速度大于80km/h时,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为()mm。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

道岔号数越大,列车侧线通过道岔时就越平稳,允许的过岔速度也就越高,所以应该全部采用大号道岔。

160km/h及以上区段应采用检修作业车作业。当邻线有()及以上运行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提前停止作业,并在作业平台远离邻线侧避让,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A、100km/hB、160km/hC、200km/hD、80km/h

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两工作支相距500毫米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10~20mm。

单选题18#交叉线岔检修作业,交叉线岔检修工艺要求: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A20B50C60D70

判断题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锚段关节式线岔形式。A对B错

填空题列车通过速度大于80km/h时,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为()mm。

判断题道岔号数越大,列车侧线通过道岔时就越平稳,允许的过岔速度也就越高,所以应该全部采用大号道岔。A对B错

单选题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式线岔形式。A无交分B两支无交叉C交叉D锚段关节

单选题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线岔形式。A无交分B交叉C锚段关节式D两支无交叉

填空题由侧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mm处应等高。

填空题柔性线岔中,侧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相距500mm处两支接触线的相对位置应满足()要求。

判断题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两支无交叉线岔形式。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