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偏差()。A、250mmB、300mmC、150mmD、200mm

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偏差()。

  • A、250mm
  • B、300mm
  • C、150mm
  • D、200mm

相关考题:

锚板位置应在转换柱与锚柱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顺线路方向接触网下锚支柱受力后应该偏向()。A、转换柱侧B、线路侧C、田野侧D、拉线侧

防风拉线面向()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A、支柱侧B、中锚C、田野侧D、下锚侧

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田野侧。

拉线应设在接触悬挂下锚支的延长线上(附加导线单独下锚时,设在下锚支导线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限界。

支柱拉线应位于接触悬挂下锚支的延长线上(附加导线单独下锚时,应位于下锚支导线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限界。

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1%。横向方向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

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顺线路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10‰.

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偏差不应大于支柱高度的1%,但锚柱端部应向拉线侧倾斜0~100㎜。

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A、支柱侧B、补偿下锚C、田野侧D、承力索

拉线基础距锚柱距离允许偏差±200mm,轨面处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允许偏差0~100mm。

安装拉线时,1人看好锚柱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应使锚柱端部()。A、向拉线侧倾斜0~50mmB、尽量垂直不倾斜C、向拉线侧倾斜50~100mmD、允许顺线路方向倾斜-50~+100mm

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端,短环在定位器端。A、支柱侧B、定位管C、田野侧D、承力索

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锚板位置应在转换柱与锚柱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7%。

单选题安装拉线时,1人看好锚柱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应使锚柱端部()。A向拉线侧倾斜0~50mmB尽量垂直不倾斜C向拉线侧倾斜50~100mmD允许顺线路方向倾斜-50~+100mm

单选题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端,短环在定位器端。A支柱侧B定位管C田野侧D承力索

单选题防风拉线面向()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A支柱侧B中锚C田野侧D下锚侧

单选题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侧偏差()mm。A250B300C150D200

单选题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偏差()。A250mmB300mmC150mmD200mm

判断题拉线基础距锚柱距离允许偏差±200mm,轨面处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允许偏差0~100mm。A对B错

判断题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1%。横向方向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A对B错

填空题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顺线路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10‰.

单选题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A支柱侧B补偿下锚C田野侧D承力索

判断题锚板位置应在转换柱与锚柱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A对B错

填空题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判断题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田野侧。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