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使用了离差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 为( )。 (A) 15 (B) 16(C) 17 (D) 18

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使用了离差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 为( )。

(A) 15 (B) 16
(C) 17 (D) 18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韦氏测验的离差智商是表示在以100为平均数、25为标准差的量表上的分数。()

斯一比智力测验( )。A.仍采用比率智商B.其智商与韦氏智力量表的智商是通用的C.其智商以100为均数,16为一个标准差D.其智商以100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首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是A.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关于1916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推孟(L. Terman)教授主持修订(B)首次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C)将L型和M型合并成L-M型(D)首次引入比率智商的概念

1960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采用( )表示测验成绩。(A)智力年龄 (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 (D)智力商数

关于1960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推孟和梅里尔主持修订(B)采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C)由L型和M型两个等值量表构成(D)在1937年版的基础上加以修订

1916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 )的概念。 (A)智力水平 (B)智力年龄(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1916年版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 )的概念。A.智力水平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商数

下列有关离差智商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早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中使用B离差智商是以被试自身年龄作为参照的C离差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D是目前最常用的智商表示方法

在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把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的是()年量表。

1916年出版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A、智力水平B、智力年龄C、智力商数D、离差智商

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最大的改变在于()A、采用智力层次模型划分和建构分测验B、正式引入了离差智商的概念C、编制了L型和M型复本D、首先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1916年版“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的概念。A、智力水平B、智力年龄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使用了离差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A、15B、16C、17D、18

198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第四版最大的改变在于()A、采用智力层次模型划分和建构分测验B、编制了L型和M型复本C、正式引入了离差智商的概念D、首先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1960年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的最大改变在于采用()。A、智力结构B、智力层次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

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第四次修订的最大改变在于()。A、离差智商B、智力层次模型划分和构建分测验C、比率智商D、综合分数

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也使用了离差智商,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A、15B、16C、17D、18

单选题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使用了离差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A15B16C17D18

单选题1960年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的最大改变在于采用()。A智力结构B智力层次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

单选题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也使用了离差智商,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A15B16C17D18

单选题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第四次修订的最大改变在于()。A离差智商B智力层次模型划分和构建分测验C比率智商D综合分数

单选题1916年版“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的概念。A智力水平B智力年龄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单选题下列有关离差智商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早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中使用B离差智商是以被试自身年龄作为参照的C离差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D是目前最常用的智商表示方法

填空题在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把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的是()年量表。

单选题198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第四版最大的改变在于()A采用智力层次模型划分和建构分测验B编制了L型和M型复本C正式引入了离差智商的概念D首先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判断题韦氏测验的离差智商是表示在以100为平均数、25为标准差的量表上的分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