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测验的苏分数方差减小,而观察分数方差不变,则误差分数方差A.减小B.增大C.与真分数方差的和增大D.与舆分数方差的和减小

如果测验的苏分数方差减小,而观察分数方差不变,则误差分数方差

A.减小
B.增大
C.与真分数方差的和增大
D.与舆分数方差的和减小

参考解析

解析:此题考査真分数的模型,X=T+E,真分数方差减小,观察分数方差不变,则误差 分数方差变大。

相关考题:

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80,则效标的总方差中有( )的方差是测验分数的方差。A.36%B.80%C.64%D.20%

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是0.80,则测验的总方差中有( )的方差是测验分数的方差。A.0.36B.0.46C.0.56D.0.64

信度的指标表示方法有( )。A.信度系数,即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得比值B.信度指数,其平方即是信度系数C.测量标准误,其与信度呈负相关D.标准分数

与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有关的假设是(  )A.真分数和观察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B.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C.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D.多次观察分数之和接近真分数

某测验共有6个题目,50名被试在该测验各个题目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75、0.81、0.79、0.83、0.85、0.77,测验总分的方差是16.00。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测验的(2)某被试的测验总分为65,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3)如果要提高该测验的信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方差是9。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分数后,z分数的标准差为A.0B.1C.3D.9

如果测验的真分数变异增加,误差变异保持不变,那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信度提高B.观察分数变异不变C.信度降低D.观察分数变异变小

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真分数与观察分数及测量误差的关系是()A、当误差分数为正值时,真分数被高估B、误差小,观察分数离真分数就越远C、误差大,多次施测时前后一致性就会好D、测验大量反复实施,所得观察分数的就会趋近并最后等于真分数

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相比较才有意义,这个比较标准就是所谓的()。A、行为样本B、标准样本C、标准方差D、常模

选择应用的两种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精度应控制在小于某粒径百分数系统误差不大于3,均方差不大于8。此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均方差)采用确定后方程曲线的统计数值

二项总体的百分数p=0.6,其方差δ2=()

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

信度可以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方差和实得分数方差的比。

从心理测量的理论角度看,()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用测评结果中最大的分数减去最小的分数,即()A、两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

信度表示测量的可靠性。关于其理论值,下列正确说法是()A、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率B、真分数的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C、真分数与实际分数的相关系数D、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之和

单选题用测评结果中最大的分数减去最小的分数,即()A两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

单选题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真分数与观察分数及测量误差的关系是()A当误差分数为正值时,真分数被高估B误差小,观察分数离真分数就越远C误差大,多次施测时前后一致性就会好D测验大量反复实施,所得观察分数的就会趋近并最后等于真分数

多选题A标准差B极差C方差D标准分数

填空题从心理测量的理论角度看,()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多选题信度系数(  )。A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所决定B也可以解释为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C其分布是从0.00到1.00的范围D不能提示测量的误差比例是多少

多选题信度的指标表示方法有(  )。A信度系数,即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B信度指数,其平方即是信度系数C测量标准误,其与信度呈负相关D标准分数

填空题信度可以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方差和实得分数方差的比。

单选题为了使不同测验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在经典测验理论的指导下,测验分数等值。(  )计算就是用相同的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A方差法B百分等级法C百分位等值法D线性等值法

填空题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

填空题二项总体的百分数p=0.6,其方差δ2=()

单选题信度表示测量的可靠性。关于其理论值,下列正确说法是()A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率B真分数的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C真分数与实际分数的相关系数D总方差与真分数方差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