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掉进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桶中。皮球的直径为15厘米,水桶底面直径为60厘米。皮球有4/5的体积浸在水中(见右图)。问皮球掉进水中后,水桶中的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A. 0. 125 B. 0. 5C. 0.625 D. 0.86

皮球掉进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桶中。皮球的直径为15厘米,水桶底面直径为60厘米。皮球有4/5的体积浸在水中(见右图)。问皮球掉进水中后,水桶中的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

A. 0. 125 B. 0. 5
C. 0.625 D. 0.86


参考解析

解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相关考题: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30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高12dm,底面直径是高的3/4。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

一个5个月的婴儿玩皮球时,皮球滚到了床底下,他觉得皮球是A、看不见了B、不存在了C、跑了D、找不见了E、被藏起来了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应__________。 A.保持原速行驶 B.迅速绕过 C.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 D.从皮球上骑过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皮球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又落回地面,撞击地面后又被弹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惯性,皮球动能上升;惯性消失,皮球开始下落B.上升阶段皮球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也不断减小C.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皮球机械能总是在减小D.皮球接触地面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如果你有一个容量为5夸脱的水桶和一个容量为3夸脱的水桶,怎样准确地量出4夸脱的水?

如图所示,一皮球从粗糙的曲线形坡面的a点开始无初速度地向下滚动,由于摩擦力作用,皮球滚到b点后开始折返到c点,已知a、b两点的高差为,b、c两点的高差为,那么( )。

文具店以每个0.35元的批发价购进一批小皮球,按O.45元的零售价卖出,当卖到还剩下30个小皮球时,已获利12元,文具店购进小皮球多少个?(  )A.225个。B.255个C.265个D.275个

有一只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面有一段半径是5厘米的圆柱体钢材浸在水中。钢材从水桶里取出后,桶里的水下降了6厘米。这段钢材有多长?( )A. 12厘米 B. 24厘米 C. 72厘米 D. 96厘米

强强能理解3个皮球和1个皮球合起来是4个皮球,但不能理解“3+1=4”。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A.行动性B.具体性C.抽象性D.简单性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放眼远方,应()。A、保持原速行驶B、迅速绕过C、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D、从皮球上骑过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应()。A、保持原速行驶B、迅速绕过C、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D、从皮球上骑过

“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用白铁皮制作一直径为240mm、高400mm的水桶,问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

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A、事件可能性策略B、词序策略C、语法策略D、非语言策略

计算题:制作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分米,底面直径是2分米,求做这个水桶需用铁皮的面积。

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皮球花纹

我们以皮球落地时的弹跳为例,由于皮球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使皮球在下落运动时就会产生弹跳运动。A、摩擦B、反作用力C、接触D、碰撞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应()。A、迅速绕过B、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C、从皮球上骑过

问答题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问答题计算题:制作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分米,底面直径是2分米,求做这个水桶需用铁皮的面积。

填空题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填空题“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填空题把水面的皮球慢慢压入水底,在皮球完全浸入水中前,应加的压力是____的;完全浸入水中后,应加的压力是____的.(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单选题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A事件可能性策略B词序策略C语法策略D非语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