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索罗门四组设计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索罗门四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参考解析

解析: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相关考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尊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法中的“配对法”设计是指:实验设计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为实验组,另一粗不给实验处理称为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要求()。A: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B: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C: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D: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C.行动研究D.比较研究

实验者想要研究比赛前一个月强化训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将两组长跑运动员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一个月强化训练,而控制组只接受一般训练,最后两组进行比赛测量成绩,发现控制组不但比实验组成绩好,还远远高于自身平时水平,这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  )A.约翰亨利效应B.安慰剂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顺序效应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A.交叉滞后设计B.时间序列设计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A.1.3B.1.2C.1.0D.1.1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对比设计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施以实验处理;另一组为(),不加实验处理。A、实验组B、控制组C、前测组D、后测组

社区干预的研究对象必须 随机 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下面哪条符合实验性研究的情况?()。A、必须设立对照;B、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对照组;C、实验进行的方向是随着实验开始向前进行的;D、对实验组施加控制的干预措施或消除某种因素;E、以上都正确。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实验检验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

在采用实验组同控制组对比的方式时,两组的情况必须()。

实验检验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内在效度?()A、测量工具B、实验对象的流失C、是否随机选择实验对象D、是否随机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E、选择性偏差

准实验研究计划不同于实验研究计划的是()A、按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配对方法,使两组主要因素方面相似C、实验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D、两组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同E、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主要因素相同,具有可比性

单选题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单选题某研究者将某戒毒机构中的40名吸毒者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成员参加“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不接受任心理支持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准实验设计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单选题准实验研究计划与实验研究计划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按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配对方法,使两组主要因素方面相似C实验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D两组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同E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主要因素相同,具有可比性

填空题社区干预的研究对象必须 随机 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

单选题某社区有40名酗酒者,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辅导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准实验设计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单选题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准实验设计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多选题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验的内在效度?()A测量工具B实验对象的流失C是否随机选择实验对象D是否随机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E选择性偏差

单选题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要求( )。A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B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C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D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填空题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