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A:6个B:8个C:10个D:12个
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A:6个
B:8个
C:10个
D:12个
B:8个
C:10个
D:12个
参考解析
解析:对于一级、二级大气环境评价项目在监测点数量的规定上没有变化。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A、5个B、10个C、6个D、3个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有()。A、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D、城市道路项目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位可以不按照不少于6个点设置E、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有近2年的监测资料,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关于监测布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C、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D、监测点周围空间可以密闭,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多选题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下列正确的是()。A应本着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B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如没有,可安排1~3个监测点C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10个D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6个。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数正确的有()。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D三级评价项目应该设置2~3个监测点
不定项题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关于监测布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C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D监测点周围空间可以密闭,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单选题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单选题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A5个B10个C6个D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