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A.6个B.8个C.10个D.12个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

A.6个
B.8个
C.10个
D.12个

参考解析

解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则可不再安排监督,否则,可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A:至少设6个监测点B:只设4个监测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关于评价内容与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长期监测监测数据,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均浓度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D.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个。A:6B:8C:10D:12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规定,二级大气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測点数不应少于()。A.3个 B.6个 C.8个 D.10个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真的内容中,关于调查内容和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需要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调查评价范围内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以及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B.二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以及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C.二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只调查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D.三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不应少于( )个。A. 10 B. 8 C. 6 D. 3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A夏季、冬季B夏季、秋季C春季、夏季D春季、秋季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D. 补充监测

现状监测布点数量:评价工作为二级、占地面积为150hm的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现状监测点数应不少于(),备注:一个柱状样点计为一个点。A.6个B.7个C.8个D.9个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D. 补充监测

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A:6个B:8个C:10个D:12个

下列关于二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基本附件。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C、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D、污染源调查清单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有()。A、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D、城市道路项目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位可以不按照不少于6个点设置E、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有近2年的监测资料,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关于监测布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C、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D、监测点周围空间可以密闭,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多选题下列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项目调查内容的是( )。A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作为项目所在区域是否为达标区的判断依据B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C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D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单选题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个。A6B8C10D12

单选题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A夏季、冬季B夏季、秋季C春季、夏季D春季、秋季

多选题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下列正确的是()。A应本着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B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如没有,可安排1~3个监测点C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10个D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6个。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数正确的有()。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D三级评价项目应该设置2~3个监测点

单选题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原则是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B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5个C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6个D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单选题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个。A8B6C10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