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A对B错

判断题
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导线截面大于()时,应使用双轮和四轮放线滑轮。 A.220mm²B.240mm²C.280mm²D.300mm²

选用滑轮时,滑轮()、轮槽的宽窄应与配合使用的钢丝绳直径相适应。 A、直径大小B、重量C、材料

滑轮的槽径应大于钢丝绳的直径。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轮放软线或紧线时,滑轮的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 )倍。A.15;B.16;C.17;D.20。

使用前应检查滑轮的轮槽、轮轴、颊板、吊钩等部分有无裂缝或损伤,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同时滑轮槽宽应比钢丝绳直径大1~2.5mm。

导线放线时,每一杆塔上应悬挂滑轮,滑轮直径比导线直径应不少于(),并设专人监护。

使用导线放线滑轮紧线时,滑轮的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倍。A15;B16;C17;D20。

放线滑车滑轮的直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6倍以上。A对B错

使用导线放线滑轮紧线时,滑轮的槽底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倍。A15B16C17D20

使用滑轮放线或紧线时,滑轮的直径不应小于导线直径的()倍;滑轮应();轮槽尺寸应与()匹配。

钢丝绳直径的大小应与其配合使用的滑轮直径、轮宽窄()。A、相适应B、无关C、轮槽应窄一些D、轮槽应宽一些

使用前应检査滑轮的轮槽、轮轴、颊板、吊钩等部分有无裂缝或损伤,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同时滑轮槽宽应比钢丝绳直径大()mm。A、1.2B、1.25C、1.3D、1.15

使用前应检查滑轮的轮槽、轮轴、颊板、吊钩等部分有无裂缝或损伤,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同时滑轮槽宽应比钢丝绳直径大12.5mm。

使用导线放线滑轮紧线时,滑轮的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倍。A、15;B、16;C、17;D、20。

使用导线放线滑轮紧线时,滑轮的槽底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倍。A、15B、16C、17D、20

放线滑车滑轮的直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6倍以上。

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与钢芯铝绞线导线直径之比不宜小于()。A、5B、10C、15D、20

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附加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的导线为准。A、弛度较大B、弛度较小C、线径较大D、线径较小

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

补偿滑轮组中,大轮轮槽底部处轮径:()。A、φ200~φ220mmB、φ220~φ240mmC、φ240~φ260mmD、φ260~φ280mm

使用滑轮放软线或紧线时,滑轮的亢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倍。A、15B、16C、17D、20

滑轮的轮径起吊绳不准偏离平面斜向受力,更严禁偏斜()

滑轮的槽径应大于钢丝绳的直径。

判断题使用前应检查滑轮的轮槽、轮轴、颊板、吊钩等部分有无裂缝或损伤,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同时滑轮槽宽应比钢丝绳直径大12.5mm。A对B错

单选题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附加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的导线为准。A弛度较大B弛度较小C线径较大D线径较小

判断题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A对B错

单选题补偿滑轮组中,大轮轮槽底部处轮径:()。Aφ200~φ220mmBφ220~φ240mmCφ240~φ260mmDφ260~φ2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