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经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尸检见脾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  )。A结核性脑膜炎B流行性出血热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单选题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经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尸检见脾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  )。
A

结核性脑膜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化脓性脑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斑、脑膜刺激征B.高热、皮肤黏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C.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D.高热、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大片瘀斑E.低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

急性胰腺炎时,出现的Grey-Turner征是指A、腰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B、季肋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C、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D、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E、腹部脐周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A、低热、头痛、瘀点B、高热、循环衰竭、大片瘀癍C、高热、瘀斑、昏迷、呼吸衰竭D、高热、头痛、瘀癍、脑膜刺激征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

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高热、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大片瘀斑B.低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C.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D.高热、皮肤黏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

女孩,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淤斑,治疗无效死亡。尸检见脾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低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B.高热、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大片瘀斑C.高热、皮肤黏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D.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斑、脑膜刺激征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淤斑。尸检见脾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患儿女6岁,近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畏寒、发热,有大片瘀斑,眼结膜出血,请问本病首选药物是A、抗组胺药B、肝素抗凝C、糖皮质激素D、增强血管壁药E、免疫制剂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尸检见脾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体检:颈软,四肢及躯干见大片瘀斑。尸检:脾大,刀刮有脾泥,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浑浊,在脑膜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应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出血热D.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化脓性脑膜脑炎

流脑患儿皮疹的特点有()A、皮疹初期针尖大小,红色充血性B、斑丘疹C、很快融合成片,大片瘀斑,可波及全身D、紫红色E、皮疹常从胸腹部皮肤开始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体检:颈软,四肢及躯干见大片淤斑。尸检:脾肿大,刀刮有脾泥,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混浊,在脑膜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应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出血热D、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化脓性脑膜脑炎

男性患儿,6岁。 主诉:发热,头痛,伴抽搐8小时入院。患儿于凌晨3点左右突然哭闹,并伴有四肢抽搐,呕吐3次,测量体温为40℃,急诊入院。 体检:急性病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体温:40℃,脉搏126~136次/分,呼吸37次/分,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皮肤未见黄染,但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散在许多出血点和瘀斑,颈部柔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8×10/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40。脑脊液:压力:200mmHg,外观稍混浊,细胞数:0.20×10/L,蛋白定性实验:阳性,糖:2.8mmol/L,皮肤瘀斑处涂片:脑膜炎双球菌阳性。患儿入院后即用抗生素治疗,于入院后当日晚6点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检查:全身各处皮肤、黏膜均见大片瘀斑,其中面部和四肢皮肤尤为严重。两侧肾上腺:暗红色,肿胀明显。镜下:肾上腺皮质、髓质细胞消失,并见大片出血。神经系统检查:脑膜血管充血,大脑表面较平坦,有少量脓液覆盖,脑沟内少许脓性渗出物。镜下:蛛网膜下腔血管明显充血,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见少许浆液及丝状纤维蛋白。该患者的病理诊断是什么?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

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A、低热、头痛、皮肤粘膜瘀点B、高热循环衰竭,皮肤粘膜大片瘀斑C、高热皮肤粘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D、高热,头痛,皮肤粘膜瘀斑,脑膜刺激征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阳性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智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淤斑。尸检见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 )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问答题男性患儿,6岁。 主诉:发热,头痛,伴抽搐8小时入院。患儿于凌晨3点左右突然哭闹,并伴有四肢抽搐,呕吐3次,测量体温为40℃,急诊入院。 体检:急性病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体温:40℃,脉搏126~136次/分,呼吸37次/分,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皮肤未见黄染,但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散在许多出血点和瘀斑,颈部柔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8×10/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40。脑脊液:压力:200mmHg,外观稍混浊,细胞数:0.20×10/L,蛋白定性实验:阳性,糖:2.8mmol/L,皮肤瘀斑处涂片:脑膜炎双球菌阳性。患儿入院后即用抗生素治疗,于入院后当日晚6点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检查:全身各处皮肤、黏膜均见大片瘀斑,其中面部和四肢皮肤尤为严重。两侧肾上腺:暗红色,肿胀明显。镜下:肾上腺皮质、髓质细胞消失,并见大片出血。神经系统检查:脑膜血管充血,大脑表面较平坦,有少量脓液覆盖,脑沟内少许脓性渗出物。镜下:蛛网膜下腔血管明显充血,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见少许浆液及丝状纤维蛋白。该患者的病理诊断是什么?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

单选题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经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淤斑。尸检见脾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单选题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经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尸检见脾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  )。A结核性脑膜炎B流行性出血热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单选题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体检:颈软,四肢及躯干见大片淤斑。尸检:脾肿大,刀刮有脾泥,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混浊,在脑膜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应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出血热D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化脓性脑膜脑炎

单选题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智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淤斑。尸检见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尸检所见,诊断为()A流行性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单选题患儿,5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尸检见脾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上述材料,该患儿可能为(  )。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出血热C化脓性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单选题患儿,3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皮肤有大片瘀斑。入院治疗3天后死亡,尸检见脾脏肿大,切面刀刮有脾泥。双侧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在脑膜的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尸检所见,应诊断为(  )。A肾综合征出血热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