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甲公司与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拟定的股份发行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
甲公司与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拟定的股份发行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其发行股份价格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后,提交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关联股东可以参与表决。( )

甲、乙公司为丙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甲、乙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其资本总额为3.9亿元)2%、3%的股份。甲、乙在法定期限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其持股比例后,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10%、20%时,甲、乙决定为终止丁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而进行全面要约收购。在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中国证监会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的内容未提出异议,即向丁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并公告收购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为40 日。收购期限届满,甲、乙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达到85%。持有其余15%股份的股东要求甲、乙继续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收购其股票,遭到拒绝。收购行为完成后,甲、乙在15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予以公告。 根据上述事实和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并说明理由。 (2)当甲、乙合并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15%时,应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还是样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当甲、乙合并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25%时,应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还是样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3)要约收购价格如何确定? (4)如果甲、乙以现金支付收购价款,履约保证金的比例不得低于多少?在本次要约收购中,甲、乙能否仅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并说明理由。 (5)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如不出现竞争要约,甲、乙在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的最后15日内能否变更收购要约?在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的最后3个交易日内,预受股东能否撤回其对要约的接受? (6)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后,丁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还具备上市条件?并说明理由。甲、乙拒绝收购其余15%股份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004年,张某、李某和赵某经过协商,准备注册成立甲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张某等三人初步拟定的公司章程要点包括:(1)甲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2)张某以专利权作价出资20万元、李某以房产作价出资18万元、赵某以现金出资12万元;(3)注册资金分期缴纳,以赵某的现金12万元作为首批出资;(4)鉴于公司规模较小,公司不设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5)由张某担任执行董事和监事;(6)股东所持股份3年内不得转让。甲公司设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在2007年7月发行公司债券,按照募集办法的约定,公司债券为1年期,发行额为1000万元,在2008年12月31日时支付一半的本金和利息,2008年8月时还本并支付剩余利息,甲公司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净资产额为12000万元,尚有以前年度已发行但尚未到期的公司债券1000万元。公司债券依法如期募足,但在2008年8月时未按照约定支付债券持有人本息,该本息在2009年3月1日时才予以支付。甲公司准备在2009年4月1日再次发行公司债券。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经国务院批准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发行,甲公司委托乙证券公司担任股票发行的保荐人,委托丙证券公司担任股票上市的保荐人,最终经过证监会确定主承销商和保荐人为乙证券公司,乙证券公司自行制定了询价具体方案以确定股票发行价格。要求:结合公司法律制度和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2)甲公司设立时货币出资的数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3)甲公司股东首次出资的数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4)公司不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分别说明理由。(5)由张某担任执行董事和监事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6)甲公司约定股东所持股份3年内不得转让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7)甲公司2007年7月发行公司债券的数额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8)甲公司2007年底公司债券的违约行为是否影响其2009年发行公司债券?并说明理由。(9)甲公司分别委托发行和上市的保荐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10)乙证券公司询价的合规性应该由谁来见证?

甲公司与乙证券公司拟定的包销方案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

在本次资产重组过程中,是否应提供甲公司的盈利预测报告?并说明理由。

甲上市公司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自股票上市以来连续盈利,每年向股东支付股利,且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也没有其他重大违法行为。2006年4月,甲公司拟增发新股,并决定选择乙证券公司作为甲公司增发新股的承销商承担承销业务。甲公司向乙证券公司说明公司11位董事中有4位董事因反对此次新股发行而辞职,但乙证券公司为确保新股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暂不公布该情况,并与某报记者丁联系,为甲公司发行新股大做文章。记者丁撰稿报道该次发行新股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甲公司决定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甲公司新股发行工作如期成功进行。乙证券公司集中资金优势连续大量购进甲公司股票,致使甲公司股票连续涨停,其中投资者丙通过购买甲公司股票而持有的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比重达6%。直到年度报告披露之时,甲公司预报亏损,原来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的计划子虚乌有。此时,甲公司股票价格大跌。丙在年报预报亏损公告前从乙证券公司得知预报亏损信息,遂将自己持有的甲公司股票全部卖出,获利颇丰,但很多中小投资者则损失惨重。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和有关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是否具有发行新股的条件?并说明理由。(2)乙证券公司购买甲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3)甲公司应披露的重大事件包括哪些内容?并说明理由。(4)投资者丙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5)中小投资者的损失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6)记者丁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甲上市公司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自股票上市以来连续盈利,每年向股东支付股利,且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也没有其他重大违法行为。2009年4月,甲公司拟增发新股,并决定选择乙证券公司作为甲公司增发新股的承销商承担承销业务。甲公司向乙证券公司说明公司1l位董事中有4位董事因反对此次新股发行而辞职,但乙证券公司为确保新股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暂不公布该情况,并与某报记者丁联系,为甲公司发行新股大做文章。记者丁撰稿报道该次发行新股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甲公司决定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甲公司新股发行工作如期成功进行。乙证券公司集中资金优势连续大量购进甲公司股票,致使甲公司股票连续涨停,其中投资者丙通过购买甲公司股票而持有的甲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比重达60-10.直到年度报告披露之时,甲公司预报亏损,原来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的诗划子虚乌有。此时,甲公司股票价格大跌。丙在年报预报亏损公告前从乙证券公司得知预报亏损信息,遂将自己持有的甲公司股票全部卖出,获利颇丰,但很多中小投资者则损失惨重。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和有关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是否具有发行新股的条件?并说明理由。(2)乙证券公司购买甲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3)甲公司应披露的重大事件包括哪些内容?并说明理由。(4)投资者丙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白。(5)中小投资者的损失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5)记者丁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2009年3月1日,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因面临严重财务困难,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其部分要点如下:(1) 甲公司将所属全部资产(包括负债)作价2. 3亿元出售给本公司最大股东A;(2) A将其持有甲公司的35%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B,作价2. 3亿元;(3) B将其持有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作价2. 3亿元,用于向A支付股份转让价款;(4) A将受比的乙公司100%的股份转让给甲公司,作为支付购买甲公司所属全部资产的价款;(5) 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100%股份后,将乙公司吸收合并,注销乙公司,甲公司改名为乙公司。3月18日,甲公司依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资产出售事宜。除A回避表决和一名持股3%的股东C投票反对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投了赞成票。会议结束后,C要求甲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甲公司的股份,被甲公司拒绝。为协议受让A持有的甲公司的35%股份,重组为由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约收购豁免,并承诺在受化上述股份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该股份。该豁免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3月23日,B发出全面收购甲公司股份的要约,要约有效截止日为4月24日,拟以公司发行的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支付全部收购价款。因市场出现波动,B于4月1日拟撤销该收购要约,未获中国证监会同意。4月6日,B宣布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股东D于3月30日宣布接受了B发出的收购要约,但因B变更了收购要约的价格,D于4月22日宣布撤销对收购要约的接受。3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事项。出席会议的股东(包括C)或股东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了合并决议。3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将合并事项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未有债权人提出异议。5月18日,C要求甲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被甲公司拒绝。6月30日,甲公司完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乙公司的注销手续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办理注销手续。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 在3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后,甲公司拒绝C要求其回购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2) 中国证监会未批准B提出的要约收购豁免申请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3) 中国证监会不同意B撤销收购要约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4) B能否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并说明理由。 (5) D撤回对收购要约的接受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6) 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含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7) C于3月18日要求甲公司回购其股份的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8) 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提出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手续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甲、乙同为丙公司的子公司。甲、乙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该公司股本总额为3.8亿元,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未持有该公司股份)2%、3%的股份。甲、乙在法定期间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公告其持股比例后,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10%、20%时,甲、乙决定继续对丁上市公司进行收购,遂向丁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并公告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为60天。收购要约期满,甲、乙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85%。持有其余15%股份的股东要求甲、乙继续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收购其股票,遭到拒绝。收购行为完成后,甲、乙在15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予以公告。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并说明理由。(2)收购要约期满后,丁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是否还具备上市条件?并说明理由。(3)甲、乙拒绝收购其余15%股份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其发行股份价格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后,提交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2以上通过。()

天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其主营业务是房地产的开发、销售与物业的管理,资产总额8亿元;其控股股东是万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天海公司发生以下事项:(1)2017年2月,天海公司打字员张某在打印公司文件时,得知天海公司因为和银行的重大经济纠纷,公司的办公楼将被银行强制拍卖,卖价为1300万元,占其固定资产的比例为35%。张某于是将自己持有的股票立刻抛售,获利1.2万元。另外,张某将自己获知的信息告知了好友吴某,吴某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获利12万元。(2)2017年3月,天海公司拟向金冠基金公司、蓝天信托公司、天逸保险公司等8名机构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其中金冠基金公司以其管理的3只基金认购,蓝天信托公司以其管理的资产认购。天逸保险公司是万柳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金冠基金公司、蓝天信托公司、天逸保险公司本次认购的股份12个月内不得转让。(3)2017年6月,天海公司与鼎新公司达成资产重组协议。天海公司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价8亿元,购买鼎新公司全部资产中的等值部分。鼎新公司全部资产是200亿元,于是天海公司发行股份作价192亿元购买鼎新公司剩余资产,鼎新公司成为天海公司的控股股东。此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价格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为市场参考价,本次发行价格确定为10元/股,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为13元/股。协议中还约定鼎新公司认购的股份在12个月内不得转让。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张某抛售股份及告知吴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行为?并说明理由。、金冠基金公司以其管理的3只基金认购,视为几个发行对象?蓝天信托公司以其管理的资产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是否符合规定?股份限售期12个月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天海公司与鼎新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是否构成借壳上市?并说明理由。、天海公司与鼎新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否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批?并说明理由。、天海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其市场参考价与发行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如果万柳公司在2016年10月受到证交所公开谴责,天海公司与鼎新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能否完成借壳上市?并说明理由。、协议约定鼎新公司认购的股份在12个月内不得转让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08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因2018年、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乙国有独资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为甲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甲公司40%的股份。甲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为30亿元。为了解决甲公司面临的严重财务困难,甲公司、乙公司与丙公司多次磋商,丙公司提出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及具体时间表得到了甲公司和乙公司的高度认可。2020年3月1日,三方拟订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该方案的部分要点如下:(1)甲公司将其全部经营性资产作价25亿元出售给乙公司;(2)乙公司将其持有的甲公司40%的股份作价25亿元协议转让给丙公司;(3)丙公司将其全资子公司丁公司100%的股权作价35亿元协议转让给甲公司;(4)丙公司承诺5年内不转让其持有的甲公司股份。丁公司为2015年4月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0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丁公司的资产总额为36亿元。2020年3月10日,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该协议的部分要点如下:(1)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为25亿元;(2)丙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股份转让价款,丙公司应当于股份转让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向乙公司支付5亿元的保证金,其余价款在股份过户前全部结清。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后,乙公司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审核批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指出了该协议中存在的不符合规定之处,乙公司与丙公司协商后对协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2020年5月18日,甲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除乙公司回避表决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的表决权合计为32%,其中,投赞成票的股东所持的表决权合计为22%。会议结束后,在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王某要求甲公司董事会回购其所持有的甲公司全部股份,被甲公司董事会拒绝。2020年7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丁公司的事项,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一致通过了该项决议。甲公司和丁公司于2020年7月15日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并于2020年7月16日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告。戊银行对甲公司享有一笔2020年12月3日到期的借款债权,接到甲公司的合并通知后,2020年7月20日,戊银行向甲公司提出偿债请求,甲公司以债务未到期为由,予以拒绝。2020年9月,甲公司完成对丁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丁公司的注销登记时,公司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张某以丁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为其办理注销登记。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2020年5月18日,甲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表决时,临时股东大会能否通过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说明理由。(2)甲公司董事会是否有权拒绝回购王某所持有的甲公司股份?并说明理由。(3)乙公司非公开协议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做法是否符合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4)在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中,有哪些内容不符合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5)丁公司的净利润指标是否符合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6)丙公司是否应当向甲公司的所有剩余股份发出收购要约?并说明理由。(7)甲公司拒绝戊银行偿债请求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8)张某提出丁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登记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甲公司与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拟定的股份发行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2009年3月1日,上市公司甲(下称甲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其要点如下:  (1)甲公司将所属全部资产(包括负债)作价2.5亿元出售给本公司最大股东A;  (2)A将其持有甲公司的35%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B,作价2.5亿元;  (3)B将其持有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作价2.5亿元,用于向A支付股份转让价款;  (4)A将受让的乙公司100%的股份转让给甲公司,作为支付购买甲公司所属全部资产的价款;  (5)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100%股份后,将乙公司吸收合并,注销乙公司,甲公司改名为乙公司。  3月18日,甲公司依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资产出售事宜。除A回避表决和一名持股3%的股东C投票反对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投了赞成票。会议结束后,C要求甲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甲公司的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为协议受让A持有的甲公司35%股份,B以重组为由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约收购豁免,并承诺在受让上述股份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该股份。该豁免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3月23日,B发出全面收购甲公司股份的要约,要约有效截止日为4月24日,拟以B公司发行的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支付全部收购价款。因市场出现波动,B于4月1日拟撤销该收购要约,未获中国证监会同意。4月6日,B宣布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  股东D于3月30日宣布接受了B发出的收购要约,但因B变更了收购要约的价格,D于4月22日宣布撤销对收购要约的接受。  5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事项。出席会议的股东(包括C)或股东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了合并决议。5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将合并事项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未有债权人提出异议。  5月18日,C要求甲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6月30日,甲公司完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乙公司的注销手续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以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办理注销手续。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3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后,甲公司拒绝C要求其回购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  (3)B以上市的公司债券作为支付要约收购价款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中国证监会不同意B撤销要约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B能否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并说明理由。  (5)D撤回对收购要约的接受是不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6)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7)C于5月18日要求甲公司回购其股份的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8)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提出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手续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009年真题改编]

问答题2009年3月1日,上市公司甲(下称甲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其要点如下: (1)甲公司将所属全部资产(包括负债)作价2.5亿元出售给本公司最大股东A; (2)A将其持有甲公司的35%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B,作价2.5亿元; (3)B将其持有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作价2.5亿元,用于向A支付股份转让价款; (4)A将受让的乙公司100%的股份转让给甲公司,作为支付购买甲公司所属全部资产的价款; (5)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100%股份后,将乙公司吸收合并,注销乙公司,甲公司改名为乙公司。 3月18日,甲公司依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资产出售事宜。除A回避表决和一名持股3%的股东C投票反对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投了赞成票。会议结束后,C要求甲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甲公司的股份,被甲公司拒绝。为协议受让A持有的甲公司的35%股份,B以重组为由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约收购豁免,并承诺在受让上述股份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该股份。该豁免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3月23日,B发出全面收购甲公司股份的要约,要约有效截止日为4月24日,拟以B公司发行的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支付全部收购价款。因市场出现波动,B于4月1日拟撤销该收购要约,未获中国证监会同意。4月6日,B宣布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股东D于3月30日宣布接受了B发出的收购要约,但因B变更了收购要约的价格,D于4月22日宣布撤销对收购要约的接受。 5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事项。出席会议的股东(包括C)或股东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了合并决议。5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将合并事项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未有债权人提出异议。 5月18日,C要求甲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6月30日,甲公司完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乙公司的注销手续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以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办理注销手续。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3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后,甲公司拒绝C要求其回购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 (2)中国证监会未批准B提出的要约收购豁免申请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B以上市的公司债券作为支付要约收购价款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中国证监会不同意B撤销收购要约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5)B能否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并说明理由。 (6)D撤回对收购要约的接受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7)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8)C于5月18日要求甲公司回购其股份的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9)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提出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手续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相关问题与解答》和《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修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Ⅰ.甲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比例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100%的,一并由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予以审核Ⅱ.乙公司募集配套资金,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乙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30%Ⅲ.丙公司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购买某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如构成重组上市,丙公司可以募集配套资金Ⅳ.丁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应超过交易作价的50%AⅠ、ⅢBⅡ、ⅣCⅠ、ⅣDⅡ、Ⅲ、ⅣEⅠ、Ⅲ、Ⅳ

问答题2009年3月1日,上市公司甲(下称甲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其要点如下:  (1)甲公司将所属全部资产(包括负债)作价2.5亿元出售给本公司最大股东A;  (2)A将其持有甲公司的35%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B,作价2.5亿元;  (3)B将其持有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作价2.5亿元,用于向A支付股份转让价款;  (4)A将受让的乙公司100%的股份转让给甲公司,作为支付购买甲公司所属全部资产的价款;  (5)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100%股份后,将乙公司吸收合并,注销乙公司,甲公司改名为乙公司。  3月18日,甲公司依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资产出售事宜。除A回避表决和一名持股3%的股东C投票反对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投了赞成票。会议结束后,C要求甲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甲公司的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为协议受让A持有的甲公司35%股份,B以重组为由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约收购豁免,并承诺在受让上述股份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该股份。该豁免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3月23日,B发出全面收购甲公司股份的要约,要约有效截止日为4月24日,拟以B公司发行的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支付全部收购价款。因市场出现波动,B于4月1日拟撤销该收购要约,未获中国证监会同意。4月6日,B宣布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  股东D于3月30日宣布接受了B发出的收购要约,但因B变更了收购要约的价格,D于4月23日宣布撤销对收购要约的接受。  5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事项。出席会议的股东(包括C)或股东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了合并决议。5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将合并事项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未有债权人提出异议。5月18日,C要求甲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6月30日,甲公司完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乙公司的注销手续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以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办理注销手续。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3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后,甲公司拒绝C要求其回购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  (2)中国证监会未批准B提出的要约收购豁免申请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B以上市的公司债券作为支付要约收购价款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中国证监会不同意B撤销要约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5)B能否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并说明理由。  (6)D撤回对收购要约的接受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7)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8)C于5月18日要求甲公司回购其股份的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9)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提出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手续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多选题下列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论述,错误的有( )。A上市公司购买、出售的资产净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3 000万元人民币,构成重大资产重组B上市公司重组中,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C特定对象以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D上市公司重组中,借壳上市申请或者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应当提交并购重组委审核

问答题甲、乙公司为丙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甲、乙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其股本总额为3.9亿元)2%、3%的股份。甲、乙在法定期限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其持股比例后,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10%、20%时,甲、乙决定为终止丁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而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在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中国证监会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的内容未提出异议,即向丁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并公告收购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为40日。 收购期限届满,甲、乙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达到85%。持有其余15%股份的股东要求甲、乙继续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收购其股票,遭到拒绝。 收购行为完成后,甲、乙在15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予以公告。 要求: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并说明理由。 (2)当甲、乙合计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15%时,应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还是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当甲、乙合计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25%时,应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还是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3)要约收购价格如何确定? (4)如果甲、乙以现金支付收购价款,履约保证金的比例不得低于多少?在本次要约收购中,甲乙能否仅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并说明理由。 (5)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如不出现竞争要约,甲、乙在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的最后15日内能否变更收购要约?在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的最后3个交易日内,预受股东能否撤回其对要约的接受? (6)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后,丁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还具备上市条件?并说明理由。甲、乙拒绝收购其余15%股份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甲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承诺股份锁定36个月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2010年9月10日,甲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30%,现甲公司拟进行要约收购。甲公司开会商讨该问题时,有关人员提出如下观点: A:收购要约约定的期限不得少于60日,并不得超过90日。 B:收购要约可以给予乙上市公司大股东更优惠的价格,以便收购的顺利进行。 C://收购要约生效后,收购人不得变更收购要约。 D://收购期限届满,乙上市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其股票应当暂停上市交易。 E://收购行为完成后,甲公司持有的乙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 要求: 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A的观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B的观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C的观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D的观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5)E的观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拟订的资产重组方案,该资产重组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控股股东乙公司未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拟定的配股条件?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2010年8月8日,王某接受甲上市公司(以下称甲公司)委托,为甲公司出具审计报告(非股票发行);2010年9月8日,该审计报告公开;2010年9月10日,王某将持有的甲公司股票卖出。 甲公司的监事李某,持有甲公司股份10000股;2010年9月10日,一次性卖出3000股。 甲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刘某,2010年2月1日离职;2010年9月10日,将其持有的甲公司股份10000股一次性卖出。 2010年3月1日,乙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甲公司10%的股份,2010年5月10日,乙证券公司将其持有的甲公司股份全部卖出。 要求: 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卖出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李某卖出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刘某卖出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乙证券公司卖出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乙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6名独立董事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关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适用情形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经证监会审核B乙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最近12个月内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亿元,可适用“小额快速”审核C丁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核准的发行证券文件披露的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应当编制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D丙上市公司全部以自有资金购买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经证监会审核

问答题甲、乙同为丙公司的子公司。甲、乙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该公司股本总额为3.8亿元,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未持有该公司股份)2%、3%的股份。甲、乙在法定期间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公告其持股比例后,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分别持有丁上市公司股份10%、20%时,甲、乙决定继续对丁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在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即向丁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并公告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的要约,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为60天。  收购要约期满,甲、乙持有丁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85%。持有其余15%股份的股东要求甲、乙继续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收购其股票,遭到拒绝。  收购行为完成后,甲、乙在15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关于收购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予以公告。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并说明理由。  (2)收购要约期满后,丁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还具备上市条件?并说明理由。  (3)甲、乙拒绝收购其余15%股份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2009年3月1日,上市公司甲(下称甲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其要点如下:  (1)甲公司将所属全部资产(包括负债)作价2.5亿元出售给本公司最大股东A;  (2)A将其持有甲公司的35%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B,作价2.5亿元;  (3)B将其持有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作价2.5亿元,用于向A支付股份转让价款;  (4)A将受让的乙公司100%的股份转让给甲公司,作为支付购买甲公司所属全部资产的价款;  (5)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100%股份后,将乙公司吸收合并,注销乙公司,甲公司改名为乙公司。  3月18日,甲公司依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资产出售事宜。除A回避表决和一名持股3%的股东C投票反对外,其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投了赞成票。会议结束后,C要求甲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甲公司的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为协议受让A持有的甲公司35%股份,B以重组为由,免于以要约方式增持股份,并承诺在受让上述股份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该股份,同时聘请了E律师事务所出具专业意见。后被证监会责令整改。  3月23日,B发出全面收购甲公司股份的要约,要约有效截止日为4月24日,拟以B公司发行的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支付全部收购价款。因市场出现波动,B于4月1日拟撤销该收购要约,未获中国证监会同意。4月6日,B宣布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  股东D于3月30日宣布接受了B发出的收购要约,但因B变更了收购要约的价格,D于4月23日宣布撤销对收购要约的接受。  5月14日,甲公司再次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事项。出席会议的股东(包括C)或股东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了合并决议。5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将合并事项分别通知了各自的已知债权人,未有债权人提出异议。5月18日,C要求甲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被甲公司拒绝。  6月30日,甲公司完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但在办理乙公司的注销手续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以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为由,拒绝办理注销手续。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3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后,甲公司拒绝C要求其回购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  (2)B以重组为由,免于以要约方式增持股份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B以上市的公司债券作为支付要约收购价款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中国证监会不同意B撤销要约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5)B能否变更收购要约的价格?并说明理由。  (6)D撤回对收购要约的接受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7)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中对债权人的通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8)C于5月18日要求甲公司回购其股份的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9)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办人员提出乙公司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手续的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