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测定油罐内油品液面高度时的误差,由()和检尺时的随机误差组成.A量油尺的器差B系统误差C检尺口误差D统计误差

单选题
测定油罐内油品液面高度时的误差,由()和检尺时的随机误差组成.
A

量油尺的器差

B

系统误差

C

检尺口误差

D

统计误差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甲油罐的直径为15m,安全高度为14m,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10m;乙油罐的直径为20m,安全高度为18m,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5m。若两油罐基础相同,则压油平衡后,两油罐内的液面高度为()m。 A、6.2B、6.8C、7.5D、7.8

某油罐每米容积为158.362m3,该罐为70m3/h的速度收油,当零点时罐内油高为2m,则8小时后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 A、4.6B、4.8C、5.20D、5.536

从油品液面到检尺点距离被称为()。 A、水高B、油高C、空高D、参照高度

检空尺的作用是()。 A.防止油品冒罐B.估计进油量C.获得油品的液面高度D.估计容器剩余的进油时间

常温储存的油品,用于非交接计量时,可在罐内油品液面高度的()处测温。 A.1/2B.1/3C.2/3D.1/4

甲油罐的容量为166.8m3,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3m;乙油罐的容量为198.2m3,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8m,若两油罐基础相同,则压油平衡后,两油罐内的液面高度为()m。 A.5.3B.5.5C.5.7D.6.5

测定油罐内油品液面高度时的误差,由()和检尺时的随机误差组成。 A、量油尺的器差B、系统误差C、检尺口误差D、统计误差

示油膏是在测量油高时将其涂在量油尺上,可清晰显示出油品液面在()上的位置。 A.油罐B.检尺点C.量油尺D.检尺口

从油品液面到检尺点的垂直距离称为()。 A.水高B.油高C.空高D.参照高度

油品进罐的液位应控制在以下:()A、检尺高度B、安全高度C、检尺总高

不能在加油站液位仪中直接读取的是()。A、罐内油品温度B、罐内油容积及空容量C、罐内油品密度D、罐内油高度、水高度

定期检尺时发现静止油罐液面升高意味着()。A、串油B、加热管漏C、油品自然降温D、油品加热升温

检空尺的作用是()。A、防止油品冒罐B、估计进油量C、获得油品的液面高度D、估计容器剩余的进油时间

常温储存的油品油高在3m以下,应在罐内油品液面高度的()测温。A、1/2B、1/3C、2/3D、1/4

常温储存的油品,用于非交接计量时,可在罐内油品液面高度的()处测温。A、1/2B、1/3C、2/3D、1/4

冬季要熟记油罐高度,检尺时应观察罐内情况,防止检尺误差。

从油品液面到检尺点的垂直距离被称为()。A、水高B、油高C、空高D、参照高度

示油膏是在测量油高时,将其涂在量油尺上,可清晰显示出油品液面在()上的位置。A、油罐B、检尺点C、量油尺D、检尺口

对储存燃料油或重质油品的油罐,通常采用检实尺法确定罐内油品的液位高度。

通常情况下,采用检实尺法确定罐内油品液位高度的是储存()的油罐。A、燃料油B、轻质油品C、重质油品D、原油

甲油罐的容量为166.8m3,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3m;乙油罐的容量为198.2m3,罐内油品液面高度为8m,若两油罐基础相同,则压油平衡后,两油罐内的液面高度为()m。A、5.3B、5.5C、5.7D、6.5

对罐内油品计量时检尺必须测温。

下列选项中()是铁路罐车计量油品时出现体积差量的原因。A、液面稳定时间不足检尺产生误差B、容积表使用错误C、卸油卸不干净D、密度测量不准

人工检尺法具体根据罐内油品的种类分为()和()。

填空题行油面高度检尺时,对于立式油罐,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时间(),付油后液面稳定时间()。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时间(),付油后液面稳定时间()。对于卧式油罐和铁路罐车轻油液面稳定(),重质粘油液面稳定()。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是铁路罐车计量油品时出现体积差量的原因。A液面稳定时间不足检尺产生误差B容积表使用错误C卸油卸不干净D密度测量不准

单选题从油品液面到检尺点距离被称为()。A水高B油高C空高D参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