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相关考题: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出自哪部医著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成方便读》E、《医学源流论》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指的是()。A、态臣B、忠臣C、功臣

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德国强占胶州湾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君君,臣臣”的意思?()A、君为臣纲B、国士遇我,故国士报之C、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A创办《万国公报》B、B建立强学会C、C公车上书D、D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1898年,张謇鼓动()上书,反对废黜光绪帝。A、康有为B、刘坤一C、李鸿章D、袁世凯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B、《原臣》C、《原法》D、《议兵》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A、《大学》B、《中庸》C、《孟子》D、《论语》

单选题“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指的是()。A态臣B忠臣C功臣

单选题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单选题()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单选题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问答题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冯谖客孟尝君》) 这段文字刻画了冯谖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单选题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德国强占胶州湾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单选题“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出自哪部医著()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成方便读》E《医学源流论》

单选题“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B《原臣》C《原法》D《议兵》

问答题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