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初冷器内通入低于18℃的冷却水,可使煤气的出口温度与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之差达到()。A、2~3℃B、5~7℃C、8~10℃D、0~1℃

向初冷器内通入低于18℃的冷却水,可使煤气的出口温度与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之差达到()。

  • A、2~3℃
  • B、5~7℃
  • C、8~10℃
  • D、0~1℃

相关考题:

初冷器通入冷却水时,应先开()。 A.入口阀B.出口阀

工段单台煤气初冷器的换热面积为()m2,初冷器出口煤气集合温度控制在()℃,初冷器阻力()。

在于馏煤气初冷工艺中,横管式间接冷却器煤气与冷却水逆流换热,将煤气由tg1=85℃冷却到tg2=35℃,冷却水的进口温度tw1=25℃,出口温度tw2=45℃,总传热系数K=185W/(㎡.k),煤气与水之间的总传热量为Q=7000kW。间接冷却器的总传热面积为( )㎡。A.1768B.864C.1251D.1025

用冷却水的换热器为什么从下面通入冷却水?

切换汽封时塔顶油气冷却器通入冷却水,冷却器的()A、进口阀门全开B、进口阀门关闭C、出口阀门全开D、出口阀门关闭[T/]

煤气最终冷却所需的冷却水量是如何确定的?如何调节终冷器的煤气出口温度?

确保初冷器集合温度在22~24℃范围,应注意调节初冷器的冷却水量及壳程清扫。

初冷器通入煤气是从下往上流通的。

立管式间接初冷器,煤气走管间,冷却水走管内,二者逆向流动。

初冷器集合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影响该温度的因素有:初冷器煤气进口温度、上下段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初冷器横管的换热效率。

关于气缸套冷却的理论是()。 A、缸套过热时应尽快通入大量冷却水,使其迅速降温B、柴油机启动后应迅速增加负荷以免燃烧室部件产生过大的热应力C、气缸冷却水温度低,热应力减少D、气缸套冷却水进口在冷却水腔低处,出口在高处

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由()通入的冷却水移走。A、聚合釜的夹套B、冷凝器的夹套C、内冷挡板

搅拌器试车前,应检查其冷却水系统()。A、进出口管线连接正确B、已通入冷却水C、无泄漏D、无异音

压缩机冷却水带气泡的原因正确的是()。A、冷却器严重腐蚀与压缩机冷却水带气泡无关B、冷却水温度低可使压缩机冷却水带有气泡C、气缸水夹套漏入气体会造成压缩机冷却水带有气泡D、冷却水温度低高可使压缩机冷却水带有气泡

当初冷器的煤气出口温度高时,应()冷却水入口量。A、开小B、开大C、不相关

煤气鼓风机的“大循环”调节会增加初冷器的负荷和冷却水的用量。

煤气初冷器出口煤气温度增高,则煤气体积减小。

立管式初冷器冷却煤气时,在冷却水管外侧的管壁上沉积有萘、焦油等,使煤气初冷器的传热效果下降。

初冷器清扫时应关闭冷却水出口阀门

对正常生产的煤气初冷器,传热面积和煤气处理量均为一定,则初冷器后的煤气集合温度与煤气入口温度及冷却水入口温度密切相关。

当冷却水给水温度上升时,可通过()来稳定压缩机油温。A、关闭油冷器进口冷却水进口阀B、关小油冷器进口冷却水进口阀C、开大油冷器进出口冷却水阀D、关小油冷器出口冷却水阀

压缩机发生冷却水中断故障()方能再次通入冷却水。

压缩机正常运行,提高油冷器出口油温的方法有()。A、增加冷却水量B、减少冷却水量C、关小回水阀D、降低冷却水温度

汽轮机排汽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间的差值,为()。运行中,机组负荷不变时,钛(铜)管结垢,漏入空气,冷却水量不足,会使()。

单选题当冷却水给水温度上升时,可通过()来稳定压缩机油温。A关闭油冷器进口冷却水进口阀B关小油冷器进口冷却水进口阀C开大油冷器进出口冷却水阀D关小油冷器出口冷却水阀

单选题向初冷器内通入低于18℃的冷却水。可使煤气的出口温度与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之差达到()。A2~3℃B5~7℃C8~10℃D0~1℃

填空题在初冷器内,煤气走管间,方向为(),冷却水走管内,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