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2.5‰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

  • A、0.25
  • B、2.5
  • C、2.5%
  • D、2.5‰

相关考题: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722m,河段长1200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 A、0.25B、2.5C、2.5%D、2.5‰

河段上相邻两断面河底的高程差与该两断面之间中泓线长度的比值称为(),用小数或百(千、万)分数表示。A.河宽B.河长C.一级支流D.河流比降

某潮汐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实际收集了该河某优良河段的河宽资料如下表,该河段的放宽率是( )。A.0.02~0.05 B.0.05~0.1 C.0.2~0.3 D.0.3~0.5

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其水域规模属于()。A:特大河B:大河C:中河D:小河

河流河段的纵比降是(  )。 A. 河段河长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B. 河段沿坡度的长度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C.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长的比值 D.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段沿装度长度的比值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河段上相邻两断面河底的高程差与该两断面之间中泓线长度的比值称为(),用小数或百(千、万)分数表示。A、河宽B、河长C、一级支流D、河流比降

冰凌普查时,沿河段布设诸多观测断面,丈量每个断面的()、冰厚、水深。A、河床高程B、冰面高程C、冰面宽度D、河道宽度

河段纵比降越大则河底坡度越()。A、陡B、缓

枯水期测流,整治河段长度宜大于枯水河宽的()倍,对宽浅河流,宜大于20m。A、1B、2C、3D、5

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

深泓河底线是由测量河段内相邻()上河底高程的最低点的连线。A、水文站B、水位站C、横断面D、地形点

高程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的距离,与基面对应有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假定高程等概念。A、基面B、水面C、河底D、水平面

假设某一河段长1000m,其下游端河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分别为1129m、1133m,上游端水面高程为1148m,则此河段河流水面比降为()。A、0.4%B、1.1%C、1.5%D、1.8%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A、1%oB、10%oC、10%D、5%o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单选题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单选题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A0.25B2.5C2.5%D2.5‰

单选题假设某一河段长1000m,其下游端河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分别为1129m、1133m,上游端水面高程为1148m,则此河段河流水面比降为()。A0.4%B1.1%C1.5%D1.8%

单选题河段上相邻两断面河底的高程差与该两断面之间中泓线长度的比值称为(),用小数或百(千、万)分数表示。A河宽B河长C一级支流D河流比降

单选题深泓河底线是由测量河段内相邻()上河底高程的最低点的连线。A水文站B水位站C横断面D地形点

单选题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  )。A1‰B5‰C10‰D10%

单选题高程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的距离,与基面对应有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假定高程等概念。A基面B水面C河底D水平面

单选题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A1%oB10%oC10%D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