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一河段长1000m,其下游端河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分别为1129m、1133m,上游端水面高程为1148m,则此河段河流水面比降为()。A、0.4%B、1.1%C、1.5%D、1.8%

假设某一河段长1000m,其下游端河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分别为1129m、1133m,上游端水面高程为1148m,则此河段河流水面比降为()。

  • A、0.4%
  • B、1.1%
  • C、1.5%
  • D、1.8%

相关考题: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722m,河段长1200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 A、0.25B、2.5C、2.5%D、2.5‰

河流河段的纵比降是(  )。 A. 河段河长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B. 河段沿坡度的长度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C.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长的比值 D.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段沿装度长度的比值

关于我国现行的高程基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现行的高程基准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B: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1985年1月1日正式启用的C: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均海水面与1956高程基准的平均海水面相同D:1985国家高程基准设有两个原点,分别在青岛和西安E: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均海水面比1956高程基准的平均海水面高

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与河底高程的高差为()。A、水深B、水的密度C、水的高程D、水面高差

在河流主槽的河底高程和水面线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测量。A、测站地形B、基本断面C、浮标断面D、纵断面

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水面高程B、基面高程C、河底高程D、水尺零点高程

水位是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沼泽等)的自由水面相对于()的高程,其单位以m计。A、水尺零点B、水准点C、河底D、基面

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

高程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的距离,与基面对应有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假定高程等概念。A、基面B、水面C、河底D、水平面

水泵的总扬程等于()之和。A、水泵系统上下游水面高程差B、吸水管水头损失C、吸水池水面高程D、压水管水头损失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A、1%oB、10%oC、10%D、5%o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的任务是:根据渠道水力要素和上游渠底高程,选定合理的管径,确定下游渠底高程和进出口的水面衔接形式。()

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上以的高程称为水位。

单选题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判断题倒虹吸管水力计算的任务是:根据渠道水力要素和上游渠底高程,选定合理的管径,确定下游渠底高程和进出口的水面衔接形式。()A对B错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A0.25B2.5C2.5%D2.5‰

单选题假设某一河段长1000m,其下游端河底高程和水面高程分别为1129m、1133m,上游端水面高程为1148m,则此河段河流水面比降为()。A0.4%B1.1%C1.5%D1.8%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测量时,测时水位与河底高程的高差为()。A水深B水的密度C水的高程D水面高差

单选题在河流主槽的河底高程和水面线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测量。A测站地形B基本断面C浮标断面D纵断面

单选题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  )。A1‰B5‰C10‰D10%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资料整理、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各垂线()。A水深及起点距B起点距及水面高程C水深及河底高程D起点距及河底高程

单选题高程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的距离,与基面对应有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假定高程等概念。A基面B水面C河底D水平面

单选题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水面高程B基面高程C河底高程D水尺零点高程

单选题某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为10m,河长为1000m,河段纵比降为()。A1%oB10%oC10%D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