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最大容许扭矩为MT,若将轴的直径D增加一倍,则其最大容许扭矩为MT的()倍 。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最大容许扭矩为MT,若将轴的直径D增加一倍,则其最大容许扭矩为MT的()倍 。


相关考题:

直径为d=100mm的实心园轴,受内力扭矩t=10kn·m作用,则横断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mpa。 A.25.46B.50.93C.12.73D.101.86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最大剪应力变为8τ。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假定有如下的Sub过程:Sub Sub1(x As Single,y As single)t=xx=t/yy=t Mod yEnd Sub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SingleDim b As Singlea=5b=4Sub1 a,bPrint a;bEnd Sub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输出结果为A.B.C.D.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若使扭转角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需变为:

图示两根圆轴,横截面面积相同,但分别为实心圆和空心圆。在相同的扭矩T作用下,两轴最大切应力的关系是: A. τaτbB. τa=τbC. τa>τbD. 不能确定

图示直径为d的圆轴,承受轴向拉力F和扭矩T。按第三强度理论,截面危险的相当应力σeq3为(  )。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改为A. 2τB. 4τC. 8τD. 16τ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在扭矩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若使扭转角减小半,圆轴的直径需变为:

已知实心圆轴按强度条件可承担的最大扭矩为T,若改变该轴的直径,使其横截面积增加1倍。则可承担的最大扭矩为(  )。

一直径为D1的实心圆轴,另一内外径之比为d2/D2=0.8的空心轴,若两轴所受扭矩和轴内最大剪应力均相等,则两轴的外径之比D1/D2为(  )。A.0.48B.0.84C.1.19D.1.27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A.2dB.0.5dC.D.

受扭圆轴,若横截面上的扭矩T不变,而直径减小一半时, 则该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与原来的最大切应力之比为( )倍。A. 2 B. 4 C. 6 D. 8

两根圆轴承受相同的扭矩。一根为实心,另一根为内外径之比为0.6的空心圆轴,两轴横截面积相等。实心圆轴最大切应力与空心圆轴最大切应力之比为()。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所受的外力偶的力偶矩为m,轴的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是τ。若轴的直径变为0.5D,则轴的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应是()。A、16τB、8τC、4τD、2τ

圆轴横截面上的扭矩为T,按强度条件算得直径为d,若该横截面上的扭矩变为0.5T,则按强度条件可算得相应的直径0.5d。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τB、4τC、8τD、16τ

横截面积相等的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空心圆轴的最大剪应力大于实心圆轴的最大剪应力。()

单选题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r。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A2τB4τC8τD16τ

单选题直径D=20cm的圆轴,所受扭矩为1kN·m,该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MPa。A0.64B12.7C6.35D1.27

单选题有两根材料相同的圆轴,一根为实心轴,直径D1;另一根为空心轴,内外径之比d2/D2=0.8。若两轴所受的扭矩及产生的单位长度扭转角相同,则两轴的外径之比D2/D1为()。A1.52B1.34C1.14D0.96

单选题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τB4τC8τD16τ

单选题标称值为10kΩ的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Rs为9.9999315k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52mΩ。在被测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当包含概率为95%时,测量结果可表示为( )。ApRsubs/sub=9.99993kΩ,Usub95/sub=0.10Ω,ksub95/sub=1.96/pBpRsubs/sub=9.999931kΩ,Usub95/sub=0.10Ω,ksub95/sub=1.96/pCpRsubs/sub=9.99993kΩ,Usub95/sub=102mΩ,ksub95/sub=1.96/pDpRsubs/sub=9.999931kΩ,Usub95/sub=102mΩ,ksub95/sub=1.9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