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改为A. 2τB. 4τC. 8τD. 16τ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改为

A. 2τ
B. 4τ
C. 8τ
D. 16τ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材料不同的两根受扭圆轴,其直径和长度均相同,在相同扭矩的作用下,它们的最大剪应力之间和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是()。 A、最大剪应力相等B、扭转角不等C、最大剪应力不等D、扭转角相等

直径为d=100mm的实心园轴,受内力扭矩t=10kn·m作用,则横断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mpa。 A.25.46B.50.93C.12.73D.101.86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最大剪应力变为8τ。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若使扭转角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需变为: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在扭矩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若使扭转角减小半,圆轴的直径需变为: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授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 τ (B) 4τ (C) 8τ (D)16τ

一直径为D1的实心圆轴,另一内外径之比为d2/D2=0.8的空心轴,若两轴所受扭矩和轴内最大剪应力均相等,则两轴的外径之比D1/D2为(  )。A.0.48B.0.84C.1.19D.1.27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受扭,为使扭转最大切应力减小一半。圆轴的直径应改为( )。A.2dB.0.5dC.D.

直径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轴,在外力矩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剪应力不同

圆轴受扭转时,其横截面上轴心处剪应力最大。

一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若将轴的直径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轴内的最大切应力将为原来的()。A、2倍B、4倍C、8倍D、16倍

受扭转的圆轴,最大剪应力只出现在横截面上。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所受的外力偶的力偶矩为m,轴的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是τ。若轴的直径变为0.5D,则轴的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应是()。A、16τB、8τC、4τD、2τ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最大容许扭矩为MT,若将轴的直径D增加一倍,则其最大容许扭矩为MT的()倍 。

圆轴受扭转变形时,最大剪应力发生在()。A、圆轴心部B、圆轴表面C、心部和表面之间

为了使实心圆轴的重量减轻20%,用外径为内径两倍的空心圆轴代替,如实心圆轴内最大剪应力等于60MPa,则在空心圆轴内最大剪应力等于()A、50MPaB、60MPaC、58.1MPaD、68.1MPa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τB、4τC、8τD、16τ

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A、2τB、4τC、8τD、16τ

横截面积相等的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空心圆轴的最大剪应力大于实心圆轴的最大剪应力。()

单选题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r。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应为()。A2τB4τC8τD16τ

单选题圆轴扭转变形时,剪应变和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是()。A轴心处剪应变为零,而剪应力最大B轴表面处剪应变最大,而剪应力最小C轴心处剪应变最大,剪应力也最大D轴表面处剪应变最大,剪应力也最大

单选题两根直径相同长度及材料不同的圆轴,在相同扭矩作用下,其最大剪应力和单位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是()A最大剪应力相同,单位扭转角不同B最大剪应力相同,单位扭转角相同C最大剪应力不同,单位扭转角不同D最大剪应力不同,单位扭转角相同

单选题等截面的实心圆轴,两端受2kN·m的扭转力倡矩的作用。设圆轴的许用剪应力为47MPa,则根据强度条件,轴的直径应为()mm。A76B60C54D50

单选题等截面的空心圆轴,两端受2kN·m的扭转力偶矩的作用。若圆轴的内外径之比为0.9,材料的许用剪应力为50MPa,则根据强度条件,轴的外径应为()mm。A106B95C84D76

单选题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τ。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τB4τC8τD16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