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答案
双氯芬酸在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雷尼替丁在体内吸收取决于渗透效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酮洛芬在体内吸收比较困难,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依那普利在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该类药属于哪一类()。
A.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B.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C.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D.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E.第Ⅴ类:结构特异性药物
61~62
第 61 题 属水制法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答案篇一:浙教版八上科学目录(最新) 科学八年级上目录(新)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节 风和降雨 第5节 天气预报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5节 电压的测量 第6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 篇二: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_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和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到的气体是 氢气 ,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关,公式:F浮=G排液=排g v排(液指液体密度, 统一(排取千克/米33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F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F浮G 上浮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练_: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液物 ,上浮液物 ,下沉液物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 F浮=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排减小,所以v排 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排 g v排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液g排液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物质(悬浮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未标明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1、物质的溶解性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2、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仍可溶解。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液的配置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水的净化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法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 质,如硝酸钾 第7节 水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防止水污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 5层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气温
根据以下选项回答 133~134 题:
第 133 题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加入的第二种物质为( )
按包装类确定的通用包装不适用于( )。
A.第1类中部分货物、第3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B.第8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6.2类和第5类物质
C.第1类部分货物、第2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D.第1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4.2类和第5类物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按包装类确定的通用包装不适用于()。
- A、第1类中部分货物、第3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 B、第8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6.2类和第5类物质
- C、第1类部分货物、第2类、第6.2类和第7类物质
- D、第1类部分货物、第7类、第4.2类和第5类物质
正确答案:C
相关考题:
-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以D表示。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和反转部组成。足部密度的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正比,曝光量增加逐渐很多,密度只有较小的增加。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的增加成正比,密度差保持一定,此时曲线沿一定的斜率直线上升。肩部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正比。反转部随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反而下降,影像密度呈现逆转。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本底灰雾(Dmin)、感光度(S)、对比度(γ)、最大密度(Dmax)、宽容度(L)等参数,以表示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如果要求有较大的宽容度,应选用何种胶片()A、反差大的B、高对比度的C、γ小的D、直线部斜率大的E、足部大的
- 锥体型沸腾炉的锥角一般以()左右为宜。
- 破碎和磨矿的基本任务是为选别作业准备好解离(),()轻的人选物料。
- 某患者右髋痛1个月,需进行髋关节摄影检查。检查小儿髋关节脱位、复位情况的体位是()A、髋关节前后位B、髋关节侧位C、髋关节侧斜位D、髋关节蛙式位E、髋关节后前斜位
- 单选题运输的特点是由( )的特点所决定的。A运输形式B运输生产C运输市场D价值规律
- 生球水分越大,干燥速度越快。
- 相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并列敷设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槽盒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mm。A、100B、150C、200D、250
- 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起动机是由定子、转子、整流器等组成。B、起动机是由电枢、磁极、换向器等组成。C、起动机是由直流串激电动机、传动机构、磁力开关等组成。D、起动机是由吸拉线圈、保持线圈、活动铁芯等组成。
- X线透视的优点,错误的是()A、可直接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B、可任意旋转病人的体位,多方位进行观察C、可观察身体组织的细微变化D、操作简单,立即可得结果E、费用低廉
- 如何组织用户进行重大事故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