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主机有四种状态分别是()。A、值班B、备用C、服务D、测试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主机有四种状态分别是()。

  • A、值班
  • B、备用
  • C、服务
  • D、测试

相关考题: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两个示范工程分别是( )和( )。A.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一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B.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一上海±8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C.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8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一上海1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D.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一上海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通常认为()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系统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A、±400B、±500C、±600D、±800

PCS-9550控制系统装置主机状态有:()A、服务B、试验C、值班或运行D、备用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触发角的指令值来源于()。A、双极控制主机B、换流器控制主机C、极控制主机D、阀控制单元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整流站换流变分接头在正常运行时采用什么控制策略。()A、电压控制B、电流控制C、触发角控制D、功率控制

向上特高压直流系统中无功功率控制分几个等级。()A、5B、4C、3D、6

级联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保持一致。A、触发角B、直流电压C、直流电流D、分接头档位

先进输电技术应用领域()A、应用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加快电网网架构建B、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实现对交流输电系统参数以及网络结构的灵活快速控制C、全面突破±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并实现工程应用D、推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突破多端直流输电技术

由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国内外现有的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A、阀厅布置B、供电系统C、供水系统D、电缆沟和控制保护系统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规划,天津地区特高压工程共四项,其中“两直”是指()。A、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B、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C、锡盟~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D、呼盟~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PCS-9550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备用系统处于严重状态时,备用系统将进入()状态A、备用B、试验C、服务D、系统切换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中,CCP为什么的缩写。()A、水冷控制B、换流器控制保护C、换流器控制D、换流器保护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分为哪几层。()A、换流器控制B、极控制C、双极控制D、水冷控制

国网公司已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有()。A、云广B、葛上C、向上D、德宝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无功功率控制功能位于()。A、双极控制层B、极控制层C、换流器控制层D、阀控制单元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逆变站换流变分接头在正常运行时采用什么控制策略。()A、电压控制B、电流控制C、触发角控制D、功率控制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有那几种接线方式()。A、金属回线B、单极大地回线C、融冰接线D、双极大地回线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逆变站换流变分接头在空载时采用什么控制策略()。A、电压控制B、电流控制C、触发角控制D、空载电压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研发(实验)中心具备同时进行()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个常规直流输电工程二次系统联合测试和试验研究的能力。A、1;3B、3;1C、2;3D、3;2

输电距离首次突破2000千米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A、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B、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C、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D、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我国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实现了从“技术赶超”到“技术引领”,这些技术包括()。A、大电网控制技术B、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C、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D、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A、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B、特高压输电技术C、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D、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包括()和()两个换流站。

以保障特高压大电网安全运行为重点,制定特高压变电站和直流换流站设备状态管理(),全面推行特高压及直流输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A、办法B、体系C、流程D、工作规范

单选题美洲第一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A哥伦比亚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B埃斯特雷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C巴西欣古河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D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多选题先进输电技术应用领域()A应用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加快电网网架构建B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实现对交流输电系统参数以及网络结构的灵活快速控制C全面突破±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并实现工程应用D推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突破多端直流输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