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丝填充值测定时,驱动施力测头,使试样受到一个(29.4±0.5)()的均匀压力。A、NB、KgfC、PaD、Bar

烟丝填充值测定时,驱动施力测头,使试样受到一个(29.4±0.5)()的均匀压力。

  • A、N
  • B、Kgf
  • C、Pa
  • D、Bar

相关考题:

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A、腐蚀性B、酸C、氧化还原D、络合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征浓度是A、能产生1%吸收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B、能产生1%吸光度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能产生1%透射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D、能产生0.004 44吸收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E、能产生0.044吸光度时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E、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分子

测风工种的操作应按下列顺序进行:检查仪器→井下测风→测温度→测气体浓度→填测风手册→填测风记录牌板→整理仪器上井→填测风报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沉淀称量法是利用( )反应,使被测组分转化为( )从试样中分离出来。

重量分析法,就是使被测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样中的其它成分分离,然后以某种固体物质形式进行称量,根据称量的结果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测定时,组分的分离一般采用()A气化法B沉淀法C容量法

安装内径指示表可换测头,应使被测尺寸处于活动测头移动范围的()位置上。A、上限B、下限C、中间

安装内径指示表可换测头时,应使被测尺寸处于活动测头移动范围的()位置上。A、上限B、下限C、中间

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性()性和()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烟丝填充值

填充值仪器测定方法:将取样后的一定质量的烟丝置于测试桶中,测量烟丝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作用下所保持的容积。

烟丝填充值的检测,每次试验样品采集应不小于1kg,且要对试样的水分进行()处理,使试样水分达到(12.5±0.5)%。

酸溶法分解试样是利用酸的()性、()性和()性使试样中的被测组分转入溶液。

用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试样中被测成分气化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试样重量之差来计算被测成分的含量,称为()。A、沉淀法B、萃取法C、电解法D、气化法

酸溶法是利用(),(),()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入溶液。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或()的化合物.

极谱定量测定时,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组分保持基本一致,是由于()A、被测离子的活度系数在离子强度相同时才一致B、使被测离子的扩散系数相一致C、使迁移电流的大小保持一致D、使残余电流的量一致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时,增敏效应是指试样基体使待测元素吸收信号()的现象。A、减弱B、增强C、降低D、改变

安装内径指示表可换测头时,应使被测尺寸处于活动测头移动范围的()位置上。A、上限B、下限C、中间D、任意

24次定时观测站,一个月中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风向频率的统计方法是().A、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11次,按实有记录作统计B、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60次,按实有记录作统计C、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60次,按缺测处理D、各定时风向风速缺测61次,按缺测处理

使用百分表检测时,应使百分表杆()。A、轴线与被测件表面垂直,测头抵住被测表面B、轴线与被测件表面平行,测头抵住被测表面C、接触被测表面D、测头抵住被测表面

单选题安装内径指示表可换测头时,应使被测尺寸处于活动测头移动范围的()位置上。A上限B下限C中间D任意

单选题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时,增敏效应是指试样基体使待测元素吸收信号()的现象。A减弱B增强C降低D改变

单选题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

单选题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单选题安装内径指示表可换测头时,应使被测尺寸处于活动测头移动范围的()位置上。A上限B下限C中间

单选题重量分析法,就是使被测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样中的其它成分分离,然后以某种固体物质形式进行称量,根据称量的结果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测定时,组分的分离一般采用()A气化法B沉淀法C容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