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最合适的加热温度范围是单相奥氏体区。

碳钢最合适的加热温度范围是单相奥氏体区。


相关考题:

I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用E308-16焊条焊接时,焊缝得到()。 A、铁素体+珠光体B、奥氏体+马氏体C、单相奥氏体D、奥氏体+铁素体

本质细晶粒钢是指()。 A、在任何加热温度下都具有细小奥氏体晶粒的钢B、在某个规定温度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较小的钢C、原材料晶粒较小的钢,淬火加热时晶粒细小的钢D、在某个规定温度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较小的钢

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A.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把过共析钢加热ACm以上,就能获得单相奥氏体。()

加热温度区间在()℃,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区。A、150~450B、450~850C、850~950D、950~1050

加热温度相同时,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晶粒越()。

热弯制弯头时碳钢弯头加热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合金钢弯头加热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

碳钢中当回火温度在200~250℃时,发生残留奥氏体转变。

淬火是指将钢(高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1(对过共析钢)或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以上30~70℃,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和合金元素的扩散而形成()组织。A、奥氏体B、珠光体C、马氏体D、铁素体

焊接低碳钢时,熔合区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停留时间长,冷 却后的组织为()。A、过热组织B、奥氏体C、马氏体

加热温度()是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或称“敏化温度区”)。A、150-450℃B、450-850℃C、850-950℃D、950-1050℃

焊接低碳钢时,熔合区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停留时间长,冷却后的组织为()。A、过热组织B、奥氏体C、马氏体

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正火区的加热温度范围为()。A、550~650°B、700~900°C、900~1100°

对高碳钢来说,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愈高。

钢材趁热打铁时,一般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时转变的组织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B、奥氏体化后的成分均匀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一个直径为200mm的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比较合适的选材和热处理工艺是()。A、45钢调质处理B、40CrMnMo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水冷,最后高温回火C、40CrMnMo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油冷,最后高温回火D、45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水冷,最后高温回火

碳钢进行热压力加工时都要加热到奥氏体区。

在奥氏体温度区间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都将促使奥氏体晶粒长大。

单选题减少高碳钢残余奥氏体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提高加热温度B降低加热温度C采用水冷D采用油冷

判断题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都应在单相奥氏体区。A对B错

单选题对低碳钢加热,在达到哪一温度线时,其常温组织铁素体和珠光体开始向奥氏体转变()AAc1BAc3CAr3DAr1

单选题一个直径为200mm的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比较合适的选材和热处理工艺是()。A45钢调质处理B40CrMnMo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水冷,最后高温回火C40CrMnMo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油冷,最后高温回火D45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然后水冷,最后高温回火

单选题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都应在()奥氏体区。A单相B多相C双相

判断题对高碳钢来说,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愈高。A对B错

判断题钢材趁热打铁时,一般将钢加热到单相的奥氏体区进行。A对B错

单选题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当加热温度仅超过Ac1时,原始组织中的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仍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该过程称为()。A完全奥氏体化过程B不完全奥氏体化过程C单相区加热D珠光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