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正在持续升高,成为近年来威胁电网安全的()因素。A、首要B、重要C、极端D、次要

在全球性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正在持续升高,成为近年来威胁电网安全的()因素。

  • A、首要
  • B、重要
  • C、极端
  • D、次要

相关考题: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完成 19~23 问题。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①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变暖就是温度上升、天气越来越暖和。对此,气候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不意味着寒冷不再,气候变暖更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②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天气异常的表现。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表示,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暖冬,还会导致严寒、夏季高温,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等极端天气事件。③由于全球变暖.过去20年里自然灾害增加了3倍多。科利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l20起自然灾害,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受灾人数增加了68%。l985至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至2006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④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也频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王要原因。⑤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发:今年1月29日至:31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l米。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1月中旬,阿富汗书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擎深达2米。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⑥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国g-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气候变瑗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冬天就越来越暖和。“暖冬”是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概念,“暖冬”也可能出现大幅度降温等天气起伏的现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⑦今冬气候仍属正常偏暖。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尽管今冬雨雪天气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今年仍然属 一个暖冬,总体来看,我认为暴雪与气候变化是有关系的。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了。水汽含量增加以后,肯定在某一个时刻要降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与天气发生联系。气候变暖是长期的,即使是今年冬天温度有所下降,可能还是偏暖状况,目前的预测值显示,今年仍然是偏暖的年份。(选自《科技文摘报》,2008年,有史动)第 19 题 从文中看,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分)

加强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实施的“五大重点工程”包括: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二期)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工程、( )A.三峡库区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对决策科技支撑系统B.武夷山区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对决策科技支撑系统C.现代农业和农村防灾减灾及粮食增产气象保障工程D.基层气象台综合能力建设工程

下列选项中,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说法错误的是()。 A、极端天气增多B、引起农业或经济损失的水资源短缺C、与气候变暖、干旱或洪涝有关的食品不安全事件增加D、造成极端高温热浪,对城区和农村贫困地区影响不大

极端气象条件指的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一些灾害性的天气,不包括( )。A、洪水B、台风C、海啸D、全球变暖

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中,除了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之外,最令人担忧的全球风险就是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破坏和网络崩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 A、气候变暖趋势持续B、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C、冰冻圈消融加速D、气候风险呈上升趋势

气候变化影响(),改变降水时空分布及强度,极易造成极端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干旱、洪水的频次及强度增加,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A、水分多少B、水量大小C、降水时间D、水分循环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D、雷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当前,极端天气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主流观点认为,极端天气日渐频繁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很明显,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作用。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罪犯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而发生强度较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A、流域性特大洪涝B、区域性严重干旱C、高温热浪D、极端低温E、特大雪灾和冰冻

近年的欧洲连续经历严寒的冬天,这似乎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相左。但在不少专家看来,异常寒冷事件并未说明气候变暖趋势(),相反,这是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愈加频发的()。

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指数与(),实现各类预警信息的共享,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A、预警能力B、等级标准C、预警强度D、预警级别

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A、华北B、东北C、西北D、西南E、华南

根据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十二五"规划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关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B、制订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C、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公顷

当前,极端天气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主流观点认为,仅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极端天气日渐频繁,这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的。很明显,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面对频率越来越高的极端天气,我们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抗洪防汛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才能有备无患,经受住考验。这告诉我们()A、极端天气虽然高频但一定有内在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自然规律的制约C、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D、认识极端天气就能把握气象灾害发生的新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频发。()

符号TRW+表示().A、雷暴和阵雨正在发展,强度正在增加B、雷暴和阵雨正在减弱C、天气系统临近

近50年来,我国极端气侯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

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应当考虑极端的冷、热、雪、雨、风及低能见度等天气,以及机场周围的水系、道路、凹地,避免因极端的天气和特殊的地形而影响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多选题《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A流域性特大洪涝B区域性严重干旱C高温热浪D极端低温E特大雪灾和冰冻

单选题气候突变最厉害的是()。A极端天气事件B海因里希事件C雪球地球事件D新仙女木事件

多选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D雷暴

判断题近50年来,我国极端气侯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A对B错

填空题罪犯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而发生强度较高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

单选题气候变化影响(),改变降水时空分布及强度,极易造成极端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干旱、洪水的频次及强度增加,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A水分多少B水量大小C降水时间D水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