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A、半致死剂量B、半致矮剂量C、临界剂量D、极限剂量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 A、半致死剂量
  • B、半致矮剂量
  • C、临界剂量
  • D、极限剂量

相关考题:

诱变育种在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中应用较多,确定诱变剂量的原则是( )。A.处理后代中有一定的成活率B.在成活的后代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C.在产生的变异中有较多的有利突变D.采用短时间、高剂量处理

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A.植株或植株的局部B.花粉C.种子D.都可以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A.半致死剂量;B.半致矮剂量;C.临界剂量;D.极限剂量;

造林成活率调查后,不能计算造林面积的是成活率为()的造林地。A、85%以上B、61-83%C、41-60%D、40%以下

花卉栽植后,应及时浇水,并应保持植株茎叶清洁。花苗基本覆盖地面,成活率≥()%。A、80B、85C、90D、95

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A、将诱变处理的番茄种子培育成植株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C、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叫()剂量。

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叫();选择适宜剂量可根据“活、变、优”三原则灵活掌握。

对食用菌进行诱变育种时,通常使用较高杀菌效果的诱变剂量()

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叫();选择适宜剂量可根据“()”三原则灵活掌握。

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A、诱变一代(M1)B、诱变二代(M2C、诱变三代(M3)D、诱变四代(M4)

辐射剂量范围与诱变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最多的突变,较理想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临界剂量的表示方法为(),其含义指存活40%,致死60%。

诱变育种在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中应用较多,确定诱变剂量的原则是()。A、处理后代中有一定的成活率B、在成活的后代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C、在产生的变异中有较多的有利突变D、采用短时间、高剂量处理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B、三倍体植株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诱变育种产生的有利变异比有害变异多D、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体细胞中,提高了诱变的成功率

合适诱变剂量

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一代开始选择。

诱变剂量的选择?

在诱变处理后,能使DNA链中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的诱变剂为()A、紫外线B、亚硝酸C、烷化剂D、激光

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变效果及诱变剂剂量之间相应关系通常是()。A、诱变剂量越大,效果越好B、诱变剂量越小,效果越好C、诱变剂量不大不小,效果越好D、在提高诱变率基础上,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向正变范围移动的剂量最好

在诱变处理后,能使碱基氧化脱氨的诱变剂为()A、紫外线B、亚硝酸C、烷化剂D、激光

填空题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一代开始选择。

填空题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叫()剂量。

填空题辐射剂量范围与诱变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最多的突变,较理想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临界剂量的表示方法为(),其含义指存活40%,致死60%。

单选题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A植株或植株的局部B花粉C种子D都可以

单选题在诱变处理后,能使碱基氧化脱氨的诱变剂为()A紫外线B亚硝酸C烷化剂D激光

单选题在诱变处理后,能使DNA链中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的诱变剂为()A紫外线B亚硝酸C烷化剂D激光

填空题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为()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