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明惠帝行削藩之策,朱棣乘机起兵,经过()年鏖战推翻了明惠帝。

建文元年,明惠帝行削藩之策,朱棣乘机起兵,经过()年鏖战推翻了明惠帝。


相关考题:

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A.明人伦B.修身利行C.致良知D.明先王之教

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是(  )A.贾谊《治安策》B.晁错《削藩策》C.贾谊《削侯册》D.晁错《治安策》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爆发了一场皇位争夺战。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这场战争史称什么?

下列与“靖难之役”史实不符的是()A、起因于明太祖分封,藩王势力日益膨胀B、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C、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D、朱棣攻破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下列选项中,不是由晁错提出的是()A、《削藩策》B、马复令C、《治安策》D、“贵粟政策”

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

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令”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A、方式不同B、目的不同C、本质不同D、完全相同

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削藩政策

《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公元17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统治。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为名起兵,号称()。

明朝立国之初即确立了封藩制。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此后有明一代除储君外的皇子均册封为王。永乐以后,藩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有明一代,避免了藩王的作乱谋反。

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A、明人伦B、修身利行C、致良知D、明先王之教

岳飞庙正殿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A、1455年B、1450年C、1523年D、1403年

单选题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判断题明朝立国之初即确立了封藩制。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此后有明一代除储君外的皇子均册封为王。永乐以后,藩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有明一代,避免了藩王的作乱谋反。A对B错

问答题《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问答题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爆发了一场皇位争夺战。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这场战争史称什么?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由晁错提出的是()A《削藩策》B马复令C《治安策》D“贵粟政策”

判断题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A对B错

单选题折扇是在明朝哪个皇帝的号召下开始大肆的流行与仿制的?()A明太祖朱元璋B明惠帝朱允炆C明成祖朱棣D明仁宗朱高炽

填空题建文元年,明惠帝行削藩之策,朱棣乘机起兵,经过()年鏖战推翻了明惠帝。

填空题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京发动政变,三年后攻进南京杀死明惠帝朱允炆,登基称帝,史称此政变为____。

单选题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A明人伦B修身利行C致良知D明先王之教

填空题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为名起兵,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