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于()℃时,试样中待测元素可能挥发损失,影响结果测定。A、100B、200C、300D、400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于()℃时,试样中待测元素可能挥发损失,影响结果测定。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相关考题:

用挥发法测定某试样的吸湿水时,结果偏高,可能是由于()。 A、加热的温度过低B、加热时间不足C、试样加热后没有冷却室温就称量D、加热后称量时间过长

用挥发法测定某试样的水份,结果偏高,是由于( )。A.加热温度过低B.加热时间过短C.加热温度过高D.加热时间不足

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消解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于( )℃时,试样中待测元素可能挥发损失,影响结果测定。A.100B.200C.300D.400

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土壤样品经硝酸—高氯酸消解后,对消解液要进行预还原,预还原受酸度影响较大,盐酸酸度选择在()均可。A、5%~10%B、10%~20%C、20%~30%

温度计上限温度在()℃以上的温度计允许无釉带。A、100B、200C、300D、400

触媒有效工作,温度要在()°C以上。A、100B、200C、300D、400

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等元素时,样品溶液必须处于()介质中。A、酸性B、碱性C、中性

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为何加入硫脲和盐酸?

铸铁阀体最高允许温度为()℃。A、100B、200C、300D、400

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有机质的消煮温度为()℃,测定土壤全磷时用晶体NaOH分解土壤样品控制温度为()℃,土壤水分测定时控制温度为()℃,土壤全氮测定过程中,用混合催化剂和浓硫酸分解土壤样品时控制温度为()℃。

R12当温度达到()℃以上时,与明火接触分解出光气。A、100B、200C、300D、400

感应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可达()℃以上,热胀均匀,表面洁净,易于自控。A、100B、200C、300D、400

反应器中温度的高联锁一般设定在()℃以上。A、100B、200C、300D、400

测定试样的运动粘度时应根据试验的温度选用适当的粘度计,务使试样的流动时间不少于()s。A、100B、200C、300D、350

消解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A、消解过程中不得使待测组分因产生挥发性物质或沉淀而造成损失B、消解过程应平稳,升温不宜过猛,以免反应过于激烈造成样品损失和人身损害C、消解过程中不得引入待测组分D、消解操作不必再通风橱内进行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中硒时,由于元素硒及其化合物易挥发,应注意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在分析前,加入硝酸镍于消解液中,可减少干燥和灰化时硒的挥发损失。

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汞中,样品消解时,如何防止汞以氯化物的形式挥发损失?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消煮过程中应如何控制温度?为什么?

用挥发法测定某试样的吸湿水时,结果偏高,可能是由于()A、加热的温度过低B、加热时间不足C、试样加热后没有冷到室温就称量D、加热后的称量时间过长

问答题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汞中,样品消解时,如何防止汞以氯化物的形式挥发损失?

填空题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有机质的消煮温度为()℃,测定土壤全磷时用晶体NaOH分解土壤样品控制温度为()℃,土壤水分测定时控制温度为()℃,土壤全氮测定过程中,用混合催化剂和浓硫酸分解土壤样品时控制温度为()℃。

判断题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中硒时,由于元素硒及其化合物易挥发,应注意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在分析前,加入硝酸镍于消解液中,可减少干燥和灰化时硒的挥发损失。A对B错

单选题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土壤样品经硝酸—高氯酸消解后,对消解液要进行预还原,预还原受酸度影响较大,盐酸酸度选择在()均可。A5%~10%B10%~20%C20%~30%

问答题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时,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为何加入硫脲和盐酸?

问答题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消煮过程中应如何控制温度?为什么?

多选题消解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A消解过程中不得使待测组分因产生挥发性物质或沉淀而造成损失B消解过程应平稳,升温不宜过猛,以免反应过于激烈造成样品损失和人身损害C消解过程中不得引入待测组分D消解操作不必再通风橱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