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在()℃的危险温度范围内易发生晶间腐蚀。 A、450~850B、500~850C、600~1000
不锈钢焊接时,当加热温度在()℃的范围内,并停留一段时间,就可能产生晶间腐蚀。 A、400~800B、450~850C、500~900
铁素体不锈钢在400~525℃长时间加热或停留会产生475℃脆性,对于这种脆性() A、无法消除B、可采用重新在高于475℃加热后快冷消除C、可采用重新在低于475℃加热后快冷消除D、可采用在低于475℃加热后慢冷消除
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50℃,保温2-6小时后空冷,这种工艺叫()。 A、奥氏体化B、固溶处理C、稳定化处理D、上述说法都不对
铁素体不锈钢在温度400~525℃内长时间加热或停留会产生475℃脆性,对于这种脆性()。 A、无法消除B、可采用重新在高于475℃加热后快冷消除C、可采用重新在低于475℃加热后快冷消除D、可采用在低于475℃加热后慢冷消除
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50℃,保温2~6h后空冷,这种工艺叫()。 A、奥氏体化B、固溶处理C、稳定化处理D、上述说法都不对
18—8不锈钢最大缺点是( ) A.强度低B.可焊性差C.熔点高D.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铁素体不锈钢锻件锻后应需空冷,空冷后必须进行再结晶退火,以消除冷却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加热到700℃适当均温后空冷即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18-8型镍铬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 )易产生晶间腐蚀。A.150℃~3000℃B.300℃~450℃C.450℃~850℃D.850℃~1160℃
加热温度区间在()℃,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区。A、150~450B、450~850C、850~950D、950~1050
奥氏体不锈钢的含碳量为0.02~0.03%时,则全部碳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加热至450~850℃时,也不会形成贫铬区,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马氏体不锈钢在450℃以上加热时,很容易产生晶间腐蚀现象。()
焊后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至()℃之间,保温两小时后空冷,称为均化处理。A、1050~1100B、900~1000C、850~900
球墨铸铁高温退火工艺是把铸铁加热到()℃,保温2-4h,然后随炉缓冷至600℃,再出炉空冷。A、900-950B、850-900C、800-850D、750-800
理论上,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是()摄氏度。A、200~350B、350~450C、450~850D、850~900
18-8型镍铬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易产生晶间腐蚀。A、150℃~3000℃B、300℃~450℃C、450℃~850℃D、850℃~1160℃
18-8不锈钢在850~900℃短时加热后空冷,可消除晶间腐蚀倾向,这种热处理称为()处理A、稳定化B、敏化C、脆化D、软化
加热温度()是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或称“敏化温度区”)。A、150-450℃B、450-850℃C、850-950℃D、950-1050℃
将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加热至850-950℃保温2-6小时后至冷,这种工艺叫()。A、固熔处理B、稳定化处理C、退火处理D、回火处理
18—8不锈钢、在450~850℃短时加热极易促使产生晶间腐触倾向,所以称这种热处理为()处理。A、稳定化B、敏化C、预热D、脆化
将1G18NqTi奥氏体型不锈钢加热至850-950℃保温2-6小时后至冷,这种工艺叫()。A、固熔处理B、稳定化处理C、退火处理D、回火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管在焊接后,为了使焊件在焊接后避免产生晶间腐蚀,一般要求()。A、缓冷B、急冷
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
18-8不锈钢、在450~850℃短时加热即易促使产生晶间腐蚀倾向,所以称这种热处理为()处理。A、稳定化B、敏化C、预热D、脆化
单选题奥氏体不锈钢管在焊接后,为了使焊件在焊接后避免产生晶间腐蚀,一般要求()。A缓冷B急冷
填空题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