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牙面菌斑量和厚度记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的是(  )。ABCDE

单选题
根据牙面菌斑量和厚度记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的是(  )。
A

B

C

D

E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可以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的指数是A、龈沟出血指数B、牙龈指数C、社区牙周指数D、简化口腔卫生指数E、菌斑指数

以下关于菌斑指数(PLI)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B、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C、可检查选定的几颗牙D、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E、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关于牙周健康指数以下不正确的是A.检查CI-S时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B.当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时,CI-S记分为2C.OHI-S只检查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D.Sihacss和Loe的菌斑指数是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而不是菌斑的厚度记分E.检查GI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

将每个受检牙面的软垢或牙石记分相加,用以评价人群口腔卫生状况的是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根据牙面菌斑的量和厚度计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临床上一般以有菌斑的牙面占总牙面数的百分比判断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较好的指标是 A、≤10%B、≤20%C、≤30%D、≤40%E、≤50%

关于牙周健康指数以下不正确的是A.检查Cl—S时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B.当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时,Cl—S记分为2C.OHl—S只检查16,11,26,31的唇(颊) 面,36,46的舌面D.Sihacss和Loe的菌斑指数是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而不是菌斑的厚度记分E.检查Gl田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

将每个受检牙面的软垢或牙石计分相加,用以评价人群口腔卫生状况()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根据牙面菌斑的量和厚度计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口腔预防人员对一社区的居民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关于牙周健康指数以下正确的是()A、检查DI-S时根据软垢的厚度记分B、当牙颈部有散布龈下牙石时,CI-S记分为3C、OHI-S只检查16,11,26,31,36,46的唇(颊)面D、Sihacss和Loe的菌斑指数是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而不是菌斑的厚度记分E、检查GI田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主要观点认为()。A、牙周病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菌群混合感染所致,与菌斑的量密切相关B、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由不同的特异性细菌所致,强调菌斑细菌的质C、牙周炎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即菌群失调的观点D、牙周病由外源性的特殊致病菌斑感染所致E、牙周病是由非特异的口腔菌群混合感染所致,与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

单选题根据牙面菌斑的量和厚度计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可以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的指数(  )。A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龈沟出血指数C社区牙周指数D牙龈指数E菌斑指数

单选题使用牙线的目的是(  )。A清除色素B有效地去除牙邻面菌斑C抛光牙面D维护牙周病人的口腔卫生E清除牙石

单选题将每个受检牙面的软垢或牙石计分相加,用以评价人群口腔卫生状况()A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B牙龈指数C菌斑指数D龈沟出血指数E社区牙周指数

单选题根据牙面菌斑的量和厚度计分,用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牙周病防治效果(  )。ABCDE

单选题口腔预防人员对一社区的居民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关于牙周健康指数以下不正确的是A 检查CI-S时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B 当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时,CI-S记分为2C OHI-S只检查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D Sihacss和Loe的菌斑指数是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而不是菌斑的厚度记分E 检查GI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

单选题将每个受检牙面的软垢或牙石记分相加,用以评价人群口腔卫生状况(  )。ABCDE

单选题可以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的指数是()。A龈沟出血指数B牙龈指数C社区牙周指数D简化口腔卫生指数E菌斑指数

单选题临床上一般以有菌斑的牙面占总牙面数的百分比判断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较好的指标是()A≤10%B≤20%C≤30%D≤40%E≤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