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师为两个班级同时授课,授课时感觉两个班级的成绩存在差距,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请帮助老师完成实验。 首先,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10, 0.3^2)和N(8, 0.2^2),从两个班级分别抽取33人和29人,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15分):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有明显的差别? 问题2(25分):在方差未知和方差已知的条件下,使用p-value对两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估计,回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值为0.05) 请提交代码及运行结果的截图。

一名老师为两个班级同时授课,授课时感觉两个班级的成绩存在差距,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请帮助老师完成实验。 首先,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10, 0.3^2)和N(8, 0.2^2),从两个班级分别抽取33人和29人,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15分):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有明显的差别? 问题2(25分):在方差未知和方差已知的条件下,使用p-value对两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估计,回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值为0.05) 请提交代码及运行结果的截图。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相关考题:

班级属于学生和老师。班级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所以班级团队建设需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特性。()

( 10 )设有学生和班级两个实体,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可以有多名学生 ,则学生和班级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 10 】 。

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班级(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A)学生关系的“学号”B)班级关系的“班级号”C)学生关系的“班级号”D)班级关系的“班级名”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进行区间估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时,需要根据自由度为n1+n2-2的t分布进行区间估计B.两个总体方差不相等时,需要根据自由度为n1+n2-2的t分布进行区间估计C.进行区间估计时t分布的自由度与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无关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时,进行区间估计时t分布的自由度需要进行近似计算D.两个总体方差不相等时,进行区间估计时t分布的自由度需要进行近似计算

甲、乙两个班级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如下,优秀:2名和3名,良好:12名和15名,中等4名和7名及格2名和5名,那么这两组成绩中离中趋势较小的班级是(),其异众比率为()

要比较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有无差异,我们可以选择()A、z检验B、独立样本t检验C、相关样本t检验D、方差分析E、同质性分析

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和班级关系(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A.班级关系的“班级号”B.学生关系的“姓名”C.学生关系的“学号”D.学生关系的“班级号”

找出平均分大于95分的学生学号和他们所在的班级A.SELECT学号,班级FROM成绩; WHERE平均分>95B.SELECT学号,班级FROM班级; WHERE(平均分>95)AND(成绩.学号=班级.学号)C.SELECT学号,班级FROM成绩,班级; WHERE(平均分>95)OR(成绩.学号=班级.学号)D.SELECT学号,班级FROM成绩,班级; WHERE(平均分>95)AND(成绩.学号=班级.学号)

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 班级(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A.学生关系的“学号”B.班级关系的“班级号”C.学生关系的“班级号”D.班级关系的“班级名”

在“学生.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班级和学生表。(1)以班级表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参数查询“班级信息”,实现创建输入班级ID,显示班级学生信息。参数提示为“请输入班级ID”,结果显示班级名称、学号和学生姓名字段。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在“Acc2.mdb”数据库中有“教师”、“课程”、“授课”、“课程成绩”、“系别”、“班级”和“学生”表。(1)以“班级”表和“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参数查询“班级信息”,实现输入班级ID,显示班级学生信息。参数提示为“请输入班级ID”,结果显示“班级名称”、“学号”和“学生姓名”字段。查询结果如图1所示。(2)以“系别”表和“教师”表为数据源,创建生成表查询“教师信息”,生成“教师”表,并生成“教师ID”、“教师姓名”、“性别”、“学历”和“系名称”字段。

张老师要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他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二班运用讨论法,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基本一致,期末测验显示两个班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张老师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

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问题。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效应”,某研究者依据期望原理,提出了实验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研究者选择一个新入学的班级进行实验,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首先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把学生随机分为同质的A.组和B.组,研究者告诉教师A.组学生是学科成绩高的,有培养潜力。一年以后,研究者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测验。测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请回答: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某市城南区进行了初中二年级的全区数学统一考试,下表中列出了全区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以及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现欲考查: (1)A班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A班成绩与B班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请说明(1)和(2)分别需进行何种统计检验并列出相应的步骤。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前测验的平均分有一定差距),若要以这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协方差分析法

英语老师为了探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于是在所教的甲乙两个平行班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一段时间后再组织一次考试,分析两个班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英语老师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

为了比较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计算(),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计算()。

主表和从表是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表。以外键作主键的表称为主表,外键所在的表称为从表。例如“班级”和“学生”这两个以外键“班级编号”相关联的表,“班级”表称为主表,“学生”表称为()。

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   班级(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A、 学生关系的“学号”B、 班级关系的“班级号”C、 学生关系的“班级号”D、 学生关系的“姓名”

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

班级管理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

主表和从表是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表。以外键作主键的表称为主表,外键所在的表称为从表。例如“班级”和“学生”这两个以外键“班级编号”相关联的表,“班级”表称为(),“学生”表称为从表。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A、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B、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C、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D、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单选题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A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B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C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D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单选题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学号和班级号分别为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则外键是()。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成绩)   班级(班级号,班级名,班级人数,平均成绩)A 学生关系的“学号”B 班级关系的“班级号”C 学生关系的“班级号”D 学生关系的“姓名”

填空题班级管理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

填空题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

填空题为了比较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计算(),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