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碳钢淬火的理想冷却速度应该是在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即C曲线)的鼻部温度(650-500℃)时要快冷,以避免奥氏体分解,则其余温度不必快冷,以减少淬火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或开裂。

9、碳钢淬火的理想冷却速度应该是在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即C曲线)的鼻部温度(650-500℃)时要快冷,以避免奥氏体分解,则其余温度不必快冷,以减少淬火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或开裂。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相关考题:

贝氏体等温淬火可以显著地减少淬火应力,显著( )。A.增加淬火变形B.减少淬火变形C.减少淬火变形,并完全避免工件的开裂

钢材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可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操作叫做( )。A.淬火B.回火C.退火D.正火

选择奥氏体化温度的主要依据是等温转变曲线。

表面淬火是将工件表面以极快的加热速度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进行激冷,使表面层的组织转变为()心部因温度低而保持原来的组织,从而实现表面硬而心部韧的性能。A、马氏体B、索氏体C、魏氏体D、奥氏体

球铁当等温温度在Ms附近时,获得()组织,部分奥氏体化等温淬火,则获得()。

将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称为()淬火。A、双液B、分级C、预冷D、等温

理想的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应在C曲线“鼻尖”附近(450~650℃)要慢,在450℃以下要快。()

关于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描述正确的是:()A、综合反映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B、受化学成分的影响C、可以比较准确定出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D、预测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贝氏体等温淬火可以显著地减少淬火应力,显著()。A、增加淬火变形B、减少淬火变形C、减少淬火变形,并完全避免工件的开裂

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称为()等温淬火。

钢件在淬火冷却时,淬火内应力如果超过(),就会引起工件塑性变形,而如果超过(),则导致工件开裂。

钢材经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转变为马氏体的操作工艺称为淬火。

在钢的淬火过程中,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时,其冷却速度必须大于()。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工艺预定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切速度的速度冷切到Ms以下,获得奥氏体的工艺方法,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等温冷却C、曲线右移则表明()。A、临界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奥氏体越不稳定B、临界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奥氏体越稳定C、临界冷却速度减小,过冷奥氏体越不稳定D、临界冷却速度减小,过冷奥氏体越稳定

淬火时,冷却速度快时,应采用较高的冷却起始温度,以防开裂。

钢材淬火时为了减少变形和避免开裂,需要正确选择()。A、冷却速度B、方法C、加热温度D、冷却介质E、设备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后,以大于奥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过程。

对形状复杂的碳钢件为防止开裂,采用零件加热后放入水中淬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取出再放入油中,这种淬火方法称()。A、单液淬火B、双液淬火C、分级淬火D、等温淬火

淬火是指将钢(高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1(对过共析钢)或加热到A3(对亚共析钢)以上30~70℃,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和合金元素的扩散而形成()组织。A、奥氏体B、珠光体C、马氏体D、铁素体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对高碳钢来说,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愈高。

试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与连续转变曲线的异同点。

把钢加热成为奥氏体后速冷到Ms线以上等温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叫等温淬火。

()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适当保温后快冷,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

问答题试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与连续转变曲线的异同点。

单选题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1+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A亚温淬火B等温淬火C完全淬火D不完全淬火

单选题贝氏体等温淬火就是将钢材奥氏体化,使之快冷到下贝氏体转变温度区(260℃一400℃)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成()的淬火工艺。A奥氏体B下贝氏体C上贝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