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这叫做____A.马太效应B.从众效应C.自证预言或自我实现预言D.蝴蝶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这叫做____
A.马太效应
B.从众效应
C.自证预言或自我实现预言
D.蝴蝶效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相关考题: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分析。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老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发展前途的好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差学生”的心理指导。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试验:他从18个班中随意选择20%的学生,之后他告诉老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一段时间后再测试结果表明:名单上的同学成绩果然好于其他同学。分析结论是:那张随意提出的名单给了老师一定影响,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差生”不一定比一般学生基础差B.通过努力,“差生”也能追上学习好的学生C.教师的因素是导致“差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D.罗森塔尔试验对如何帮助“差生”有一定启示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8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还是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问题:(1)谈谈这些学生进步的原因。(2)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后进生?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对这所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后,将平日备受教师歧视的贫穷家庭的学生挑选出来,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很有潜力”。实际上,这些学生并非是根据智能测验,而是随机挑选的。可是,一学期之后,再次进行测验时奇迹出现了,那些挑选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果真提高了,而且,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赞许的目光、肯定的眼神、令人喜悦的手势等给他们以鼓励,而这些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尊敬、信赖和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日积月累,良性循环,就产生了上述期望的效果。罗森塔尔把这种作用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擅长雕刻,曾用象牙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由于他倾注了生命,并与之结为夫妻)。请运用领导激励理论分析本案例。
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述实验证明了教师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A、罗森塔尔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这一关于教师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他对学习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A、期望B、最近发展区C、思维发展D、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对某学校几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测验,然后分别从各个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交给老师,虚报地说这些学生成绩优良,预示他们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全体学生的一个随机样本,并不一定优于另外80%的学生。8个月后,他们再次对学生全体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这20%的学生成绩普遍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请阐述您从“罗森塔尔效应”中汲取的教育智慧,并谈谈这些教育智慧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抑或真实验设计?
多选题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述实验证明了教师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A罗森塔尔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
单选题1968年,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这一关于教师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他对学习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问答题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哪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问答题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学校,进行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事实上,名单上的学员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优秀,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谈谈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启示。
问答题材料: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3个班级中将每班成绩排名后6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名学生的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要适当。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18名学生在半年以后学习有了 很大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用动机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
问答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单选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维纳归因理论中,可控的因素是()。A运气B工作难度C努力程度D能力
单选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B罗森塔尔效应C榜样效应D高原现象
单选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A期望B最近发展区C思维发展D心理需要
问答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谈谈这些学生进步的原因。
问答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后进生?
名词解释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3个班中将每班成绩排名后6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班级。心理学家对这l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名学生的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要适当。 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学生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单选题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学习理论。A观察B强化C需要层次D成就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