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对称纯弯曲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其变形后梁轴 。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B.为圆弧线,而长度改变;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

若对称纯弯曲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其变形后梁轴 。

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

B.为圆弧线,而长度改变;

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

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

相关考题:

梁的抗弯刚度是_____;圆轴的抗扭刚度是_____;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_____。

若对称截面直梁发生纯弯曲,其弯曲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变形后梁轴()。 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B.为圆弧线,长度改变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

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 0()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有如图所示简支梁,其抗弯刚度EI为常数。该梁的挠曲线方程为()。A.B.C.D.

图示悬臂梁AD和BE的抗弯刚度同为EI=24×10^6N·m²,由杆CD相连接。CD杆的长度l=5m,截面积A=3×10^-4m²,E=200GPa。若FP=50kN,试求悬臂梁AD在D点的挠度。

梁的横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则截面对Z轴的抗弯截面模量WZ为:

已知图示两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两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为:A.2B.4C.8D.16

已知图示梁抗弯刚度EI为常数,则用叠加法可得跨中点C的挠度为:

两个结构受力如图所示。AB、CD梁的抗弯刚度均为EI,而BD杆的抗拉(压)刚度均为EA。若用Na和Nb分别表示两结构中杆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Na=Nb B.NabC. Na>Nb D.无法比较Na和Nb的大小

梁的横截面形状如图示,则截面对Z轴的抗弯截面模量WZ为: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为:A.2 B. 4 C. 8 D. 16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等于:(A)2(B)4(C)8(D)16

已知刚架的弯矩图如图所示,杆的抗弯刚度为杆的为2EI,则结点B的角位移等于:

图示组合结构,梁AB的抗弯刚度为EI,二力杆的抗拉刚度都为EA。DG杆的轴力为(  )。 A、0 B、P,受拉 C、P,受压 D、2P,受拉

图示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度为l,欲使梁中点C弯矩为零,则弹性支座刚度k的取值应为(  )

图示结构当水平支杆产生单位位移时(未注的杆件抗弯刚度为EI),B-B截面的弯矩值为(  )。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为:A.2B. 4C. 8D. 16

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0。A对B错

沿梁跨度方向,截面抗弯刚度是变化的,所以,验算变形时所采用的截面抗弯刚度是指平均的截面抗弯刚度。

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0。

在双梁式机翼上,剪力在前、后梁腹板上的分配是按梁的()分配的。A、抗扭刚度B、拉伸刚度C、平均D、抗弯刚度

直梁纯弯曲时,通过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胡可定律和截面法中对中性轴的转动平衡方程,可以推导出梁的曲率()A、与截面的弯矩成正比,与梁的截面系数成反比B、与截面的弯矩成反比,与梁的截面系数成正比C、与截面的弯矩成反比,与梁的抗弯刚度成正比D、与截面的弯矩成正比,与梁的抗弯刚度成反比

抗弯刚度等于弹性模量与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的乘积。

矩形梁受弯时,最大正应力在截面的()。A、上下边缘B、中性轴C、截面形心D、截面对称轴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情况是由()。A、弯矩所引起的沿与梁轴斜交的斜截面破坏;B、剪力所引起的沿垂直于梁轴的正截面破坏;C、剪力与弯矩所引起的沿垂直于梁轴的正截面破坏;D、剪力与弯矩共同作用所引起沿与梁轴斜交的斜截面破坏

判断题计算受弯杆件时不考虑其轴向变形,则杆件轴力为0。A对B错

单选题矩形梁受弯时,最大正应力在截面的()。A上下边缘B中性轴C截面形心D截面对称轴

判断题沿梁跨度方向,截面抗弯刚度是变化的,所以,验算变形时所采用的截面抗弯刚度是指平均的截面抗弯刚度。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