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应小于( )。A、0.5mB、0.8mC、1.0mD、1.2m

软弱围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应小于( )。

A、0.5m
B、0.8m
C、1.0m
D、1.2m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光面爆破具有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减少围岩应力集中的优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隧道开挖支护中,径向锚杆插入围岩的深度()。 A、应不小于隧道围岩纵向节理尺度的两倍B、应不小于5mC、应达到围岩级别的1.2倍D、应达到开挖爆破后围岩松动层的后部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应采用()。

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隧道光面爆破的主要标准有( )。A.开挖轮廓成型规则,岩面平整B.岩面上保存50%以上孔痕,且无明显的爆破裂缝C.几乎不会对围岩造成扰动D.大大减少超欠挖量E.爆破后围岩壁上无危石

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隧道时,应遵守的原则有()。A、 短进尺B、 强爆破C、 早喷锚D、 勤量测E、 紧封闭

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应小于( )。A:0.5mB:0.8mC:1.0mD:1.2m

软弱围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应小于( )。A.0.5mB.0.8mC.1.0mD.1.2m

关于爆破后应达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分别为90%、95%、100%B.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C.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分别小于50mm/s、80mm/s、120mm/sD.硬岩隧道爆破后,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若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

关于爆破后应达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分别为90%、95%、100%B: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C: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分别小于50mm/s、80mm/s、120mm/sD:硬岩隧道爆破后,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若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A选项,中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应分别达100%、95%、90%以上,因此A选项错误,其他选择均符合要求。

隧道洞口段开挖严禁大爆破,宜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避免对边、仰坡围岩的爆破冲击和扰动。

隧道开挖每次爆破完成后,()应对爆破的轮廓进行量测,分析爆破后的效果及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情况。A、物资部门B、技术部门C、安质部门D、总工

在隧道坚硬围岩中施工应如何控制爆破对遗留围岩的影响?

()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眼睛”,是判断结构稳定性、指导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唯一”的信息化手段。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支护应符合哪些要求?

简述隧道软弱围岩爆破后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其中下列关于“少扰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B、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C、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范围和扰动持续时间。D、机械开挖比钻爆法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大。

对于软弱围岩隧道,二次支护时间选择的原则是()A、隧道爆破结束后5天内B、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C、视围岩稳定状况,二次衬砌紧跟开挖面D、测量的围岩压力减小一倍以后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预留核心土的主要作用是()。A、支承开挖面B、合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C、较早使支护闭合D、减少围岩扰动次数

为控制地表下沉,施工中应减少对围岩扰动,爆破开挖时宜采用()。

单选题隧道开挖每次爆破完成后,()应对爆破的轮廓进行量测,分析爆破后的效果及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情况。A物资部门B技术部门C安质部门D总工

问答题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支护应符合哪些要求?

填空题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应采用()。

问答题简述隧道软弱围岩爆破后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多选题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超前探B长进尺C弱爆破D弱支护E勤量测

填空题()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眼睛”,是判断结构稳定性、指导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唯一”的信息化手段。

判断题隧道洞口段开挖严禁大爆破,宜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避免对边、仰坡围岩的爆破冲击和扰动。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