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45,则其理论板高度是()A8.71*10-2cmB8.71*10-3cmC8.71*10-4cmD1.74*10-4cmE1.74*10-3cm

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45,则其理论板高度是()

A8.71*10-2cm

B8.71*10-3cm

C8.71*10-4cm

D1.74*10-4cm

E1.74*10-3cm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 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色谱峰面积D、色谱峰宽

色谱柱长2 m,总理论塔板数为1600,若将色谱柱增加到4 m,理论塔板数应当为A、3200B、1600C、800D、400E、200

用来衡量色谱柱柱效的常用参数是()。 A、理论塔板数B、分配系数C、容量因子D、理论塔板高度

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50,则其理论板高度是A.8..7×10-2cmB.8.7×10-3cmC.8.7×10-4cmD.115cmE.115mm

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A、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B、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C、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D、有效塔板数或有效塔板高度和分离度E、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A.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B.理论塔板数或理论塔板高度和分离度C.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D.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E.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

色谱柱长L,虚拟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An=H+HBn=L/HCn=H/LDn=L×H

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A柱长B载体性能C色谱柱充填的优劣D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E流动相流速

色谱柱长2米,总理论塔板数为1600,若将色谱柱增加到4m,理论塔板数(/米)应当为()。A、3200B、1600C、800D、800

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45,则其理论板高度是()A、8.71*10-2cmB、8.71*10-3cmC、8.71*10-4cmD、1.74*10-4cmE、1.74*10-3cm

色谱柱长L,虚拟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A、n=H+HB、n=L/HC、n=H/LD、n=L×H

不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A、理论塔板数B、塔板高度C、色谱峰宽D、组分的保留体积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A、保留值B、扩散速度C、理论塔板高度D、理论塔板数

理论塔板数是色谱柱性能的重要指标,为获得较高的理论塔板数,应适当加长柱子的长度。

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时,是由于()A、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少B、色谱柱的选择性差C、色谱柱的分辨率底D、色谱柱的分配比小E、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大

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n(),H()。

根据速率理论计算,相同的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具有()。A、相同的理论塔板高度和塔板数B、不同的理论塔板高度和相同的塔板数C、相同的理论塔板高度和不同的塔板数D、不同的理论塔板高度和塔板数

一根色谱柱,其有效理论塔板高度H有效(),色谱柱的柱效率愈高。A、愈小B、愈大C、不变D、变化

在柱长一定时,理论塔板高度越小,板数越多,柱效率越()。

一液相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塔板数为3.450,则其理论板高度是()A、0.087B、0.0087C、8.7D、0.87

色谱峰越窄,理论塔板数越多,理论塔板高度越小,柱效能越高。

不同化合物在同一色谱柱上册的理论塔板数是否相同?测定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有什么意义?

单选题一液相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塔板数为3.450,则其理论板高度是()A0.087B0.0087C8.7D0.87

判断题色谱峰越窄,理论塔板数越多,理论塔板高度越小,柱效能越高。A对B错

单选题色谱柱长2m,总理论塔板数为1600,若将色谱柱增加到4m,理论塔板数应当为()A3200B1600C800D400E200

单选题描述色谱柱效能和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别是(  )。A分离度或有效塔板高度B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C理论塔板数或理论塔板高度和分离度D理论塔板数和保留值E有效塔板高度和保留值

单选题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A保留值B扩散速度C理论塔板高度D理论塔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