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淬火后,碳氮共渗零件表面获得高碳含氮()。A马氏体B贝氏体C珠光体D奥氏体

在淬火后,碳氮共渗零件表面获得高碳含氮()。

A马氏体

B贝氏体

C珠光体

D奥氏体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淬火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获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A、奥氏体B、珠光体C、马氏体D、贝氏体

在铁碳平衡相图中可以得知:奥氏体在727℃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其转变产物为()。 A、珠光体B、莱氏体C、贝氏体D、马氏体

淬火钢在回火时不发生()。A贝氏体的转变B马氏体中碳的偏聚C马氏体的分解D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淬透性表示刚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主要受()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元素的影响。A奥氏体B贝氏体C马氏体D珠光体

淬火钢奥氏体化后,冷却到350℃~Ms点之间等温,将发生()转变。A、珠光体B、马氏体C、下贝氏体D、上贝氏体

下列是整体热处理的是()A、正火B、表面淬火C、渗氮D、碳氮共渗

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A、奥氏体B、珠光体C、赖氏体D、马氏体

高温奥氏体冷却过快,其中富含的碳来不及析出,形成碳在α铁中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组织称为()A、马氏体B、铁素体C、珠光体D、贝氏体

碳氮共渗时,()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右移,使共渗层淬透性提高,同时可以在较缓和的淬火介质中淬火。由于其渗速较快,可以缩短工艺周期。A、氮B、碳C、氢D、氧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C=0.8~0.95%;wN=()。A、0.1~0.20%B、0.25~0.4%C、0.45~0.50%D、0.55~0.60%

下列热处理方式中疲劳强度最高的是()。A、感应加热淬火B、渗碳淬火C、碳氮共渗淬火D、氮碳共渗

碳氮共渗件淬火后渗层最外表面硬度最高。

不属于表面淬火的是()。A、碳氮共渗B、渗碳C、渗氮D、其余三项

易淬火钢的淬火区焊后冷却时,很容易获得()组织。A、马氏体B、珠光体C、贝氏体

高温奥氏体冷却过快,其中富含的碳来不及析出,形成碳在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组织称为()A、马氏体B、铁素体C、珠光体D、贝氏体

钢淬火后可能获得组织有()。A、奥氏体B、上贝氏体C、下贝氏体D、马氏体E、珠光体

氮碳共渗后的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但低于感应加热淬火。

碳氮共渗温度一般低于渗碳温度,而且氮能强烈的稳定奥氏体,所以不可以直接淬火。

因为马氏体含碳量越高其硬度越高,而马氏体含碳量与奥氏体的含碳量相同,所以,奥氏体的含碳量越高,淬火后所组织的硬度也越高。

钢淬火后得到()。A、珠光体B、贝氏体C、马氏体D、奥氏体

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必须()。A、渗碳B、高温回火C、碳氮共渗D、渗氮

含碳量为0.8%的铁碳合金在1000℃时的存在形式是()。A、赖氏体B、珠光体C、奥氏体D、马氏体

单选题高温奥氏体冷却过快,其中富含的碳来不及析出,形成碳在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组织称为()A马氏体B铁素体C珠光体D贝氏体

判断题氮碳共渗后的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但低于感应加热淬火。A对B错

单选题钢淬火后得到()。A珠光体B贝氏体C马氏体D奥氏体

单选题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必须()。A渗碳B高温回火C碳氮共渗D渗氮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表面淬火的是()。 Ⅰ碳氮共渗; Ⅱ渗碳; Ⅲ渗氮; Ⅳ工频淬火。AⅠ+Ⅱ+ⅢBⅠ+Ⅱ+ⅣCⅠ+Ⅲ+ⅣDⅢ+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