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互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互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参考解析

解析:由材料信息“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B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没有提及“饥民流离失所、动荡不安”“官商勾结”,故排除A、C项。中国大量使用机器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相关考题:

文段(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 蹴 辩 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mda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二)文言文阅读(12分)回答11至14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E.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一作’换找’)。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回答:(1)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材料中的"机房"是什么(3)材料中的"主"与"匠"各指何种人他们是何关系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清雍正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初多次颁布禁海令,只许广州通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中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

将下面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万历年间,江苏巡抚曹时聘奏疏道:“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坊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据此可知()①吴地人多地少②那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曹时聘对机户与机工持认可态度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列各项中,“夫”不是用作指示代词的一项是()A、食夫道,衣夫锦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C、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D、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 ——《论衡•谴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请回答: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出现劳动力市场B、工匠技术水平高C、实行计时工资D、存在失业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王朝》 请回答: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回答: 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1: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奸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材料2: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4: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5: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材料1、2、3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答题翻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即楚王。〕者,谒者〔秦汉时,皇宫中负责通报传达等事的官员。〕操以入。中射之士〔官名,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2)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问答题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夫”不是用作指示代词的一项是()A食夫道,衣夫锦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C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D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