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片断: 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进入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例题:已知2x=16,2y=512,求2x+y的值。 解决本题时,需要学生能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公式am·an=am+n逆用,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获得解题思路并求得结果。(注:学生的回答是:2x+y=2x·2y=16×512=8192)一位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的思路,先设法求x,y的值,然后代人求2x+y的值。教师点评:“你这样做也对,但若已知2y=514,你有本事求得到y的值吗 如果2y=456312,你还敢求出y的值吗 ”(1)分析上述教学片断,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 (2)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对策。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片断:
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进入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例题:已知2x=16,2y=512,求2x+y的值。
解决本题时,需要学生能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公式am·an=am+n逆用,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获得解题思路并求得结果。(注:学生的回答是:2x+y=2x·2y=16×512=8192)
一位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的思路,先设法求x,y的值,然后代人求2x+y的值。教师点评:“你这样做也对,但若已知2y=514,你有本事求得到y的值吗 如果2y=456312,你还敢求出y的值吗 ”
(1)分析上述教学片断,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
(2)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对策。
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进入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例题:已知2x=16,2y=512,求2x+y的值。
解决本题时,需要学生能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公式am·an=am+n逆用,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获得解题思路并求得结果。(注:学生的回答是:2x+y=2x·2y=16×512=8192)
一位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的思路,先设法求x,y的值,然后代人求2x+y的值。教师点评:“你这样做也对,但若已知2y=514,你有本事求得到y的值吗 如果2y=456312,你还敢求出y的值吗 ”
(1)分析上述教学片断,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
(2)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对策。
参考解析
解析:(1)从上述教学片断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是
①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先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在实际题型中进行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学生思路的不足之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课前没有备足课,只是讲解了正常的解题方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出现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不好,没有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教学对策:教师应该让这位同学讲解他求解的过程和方法,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此种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
①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先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在实际题型中进行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学生思路的不足之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课前没有备足课,只是讲解了正常的解题方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出现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不好,没有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教学对策:教师应该让这位同学讲解他求解的过程和方法,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此种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
相关考题: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片段: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进入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例题:已知2x=16。2Y=512,求2x﹢y的值。解决本题时.需要学生能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公式am?an=am﹢n逆用,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获得解题思路并求得结果。(注:学生的回答是:2x﹢2xy=2x?2y=16x512=8192)一位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的思路,先设法求x,Y的值,然后代入求x﹢y2的值。教师点评:“你这样做也对,但若已知2y=514,你有本事求得到Y的值吗?如果2r-----=456312,你还敢求出Y的值吗?”(1)分析上述教学片段,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2)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对策。
案例:下面是“零指数幂”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观察下列式子,指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相应的幂有什么变化规律 猜测20- 24=16 23=8 22=4 21=2 20= 上面算式中,从上向下每一项指数减1,幂减半,猜测20=1。 片段二:用细胞分裂作为情境,验证上面的猜测:一个细胞分裂一次变为2个,分裂2次变为4个,分裂3次变为8个……那么,一个细胞没有分裂时呢 片段三: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2m÷2n=2m-n(m,n为正整数,m>n),我们可以尝试m=n的情况,有23÷23=23-3=20。根据23÷23=8÷8=1,得出:20-1。 片段四:在学生感受“20-1”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做出零指数幂的“规定”,即a0=1(a≠0)。验证这个规定与原有“幂的运算性质”是无矛盾的,即原有的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扩展到零指数幂。 问题: (1)请确定这四个片段的整体教学目标;(6分) (2)验证运算法则可以拓展到自然数集;(5分) (3)这四个片段对数学运算法则的教学有哪些启示 (9分)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简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3分);(2)实数指数幂在数学上如何引入的?(6分)(3)在高中“实数指数幂”概念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6分)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编口诀的方法独立编口诀和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属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策略中的()A、支架式教学策略B、合作式教学策略C、自主学习教学策略D、抛锚式教学策略
单选题主件和元件的组成关系,哪一项是正确的?()A标准批量:组成用量/底数B1:组成用量/底数C1:组成用量*底数D标准批量:组成用量*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