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问答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说法中,表达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善根

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随喜什么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金刚经云: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云云,对此若只自读诵,无为他人演讲者,其福德如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佛说金刚经皆不著相,弥陀经皆教著相,以何分别?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语,是出自()。

随福德分善根

佛陀在那一部经中宣说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A、法华经B、涅盘经C、以上皆是

随解脱分善根

()劝谢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是何人?A、空见B、空闻C、空性D、空智

道的正行俱有善根智慧,自行断见思二惑,助行慈悲,俱有福德,能断尘沙惑,为何能断?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道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格物之学

单选题“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道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格物之学

问答题道的正行俱有善根智慧,自行断见思二惑,助行慈悲,俱有福德,能断尘沙惑,为何能断?

名词解释题随福德分善根

问答题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问答题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名词解释题随解脱分善根

单选题佛陀在那一部经中宣说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A法华经B涅盘经C以上皆是

填空题「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语,是出自()。

问答题佛说金刚经皆不著相,弥陀经皆教著相,以何分别?

问答题金刚经云: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云云,对此若只自读诵,无为他人演讲者,其福德如何?

问答题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名词解释题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