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cm。A0.1B0.2C0.5D1.0

单选题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cm。
A

0.1

B

0.2

C

0.5

D

1.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水尺水位涨落换读观测中,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的水位差不超过2cm时,用其中一支水尺的水位作为观测水位。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曼宁公式作高水延长时,对有糙率和比降资料的站,可点绘()关系曲线,并延长至高水。A.水位与比降B.水位与糙率C.水位与流速D.糙率与比降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用曼宁公式作高水延长时,对有糙率和比降资料的站,可点绘()关系曲线,并延长至高水。A、水位与比降B、水位与糙率C、水位与流速D、糙率与比降

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cm。A、0.1B、0.2C、0.5D、1.0

采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一般情况下,水位应读至()

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编报水位(基本水尺断面处)与流量时,()应同时编列。A、水尺编号B、水势与流量测法C、水深测法D、比降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设置,当需进行浮标法测流或比降水位观测时,可将()重叠布设,配合应用。A、基本水尺断面B、比降断面C、流速仪法测流断面D、浮标法测流中断面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

单选题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单选题编报水位(基本水尺断面处)与流量时,()应同时编列。A水尺编号B水势与流量测法C水深测法D比降

多选题进行河段比降测绘时应标出水文断面、桥位断面位置和(  )。A河床高程B河床比降线C测时水面比降线D历次洪水比降线

单选题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要求上、下比降断面的()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15%。A间距B高差C起点距D高程

多选题利用浮标法测流时,应观测()。A测流断面水尺水位B浮标断面水尺水位C基本断面水尺水位D比降断面水尺水位

填空题采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一般情况下,水位应读至()

多选题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设置,当需进行浮标法测流或比降水位观测时,可将()重叠布设,配合应用。A基本水尺断面B比降断面C流速仪法测流断面D浮标法测流中断面

填空题浅滩上临时水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推求方法包括水位相关法、比降插入法和()。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

单选题用曼宁公式作高水延长时,对有糙率和比降资料的站,可点绘()关系曲线,并延长至高水。A水位与比降B水位与糙率C水位与流速D糙率与比降

单选题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单选题比降水尺水位观测时,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c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0.5cm。A10B15C18D20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的()除以上、下比降断面间距,并以万分率表示。A水尺零点高差B水尺读数差C水位高差D水位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