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硬膜外阻滞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为()A初量的1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硬膜外阻滞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为()
A

初量的1倍以上

B

与初量相等

C

初量的1/2~2/3

D

初量的1/4~1/3

E

以上都不对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应为A、初量的一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以上都不是

副作用通常是在何种剂量时发生的A.最小有效量B.治疗量C.最小中毒量D.极量E.半数有效量

临床做脊髓硬膜外麻醉时,为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要把麻醉药注入()。A.蛛网膜下腔B.硬膜下腔C.软膜腔D.硬膜外腔E.以上都不是

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始剂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应为A.初量的一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初量的1/4~1/2

二次注射法是第-针注入1/3剂量,8-10小时再注入余量。()

临床上作硬膜外麻醉是将麻药注入(),以阻滞神经根的传导。

硬膜外阻滞术中追加维持量一般为首次量的()。

毒性的上限指标有()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致死量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致死量D、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剂量.阈剂量,半数耐受剂量E、绝对致死量,阈剂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临床做脊髓硬膜外麻醉时,为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要把麻醉药注入()。A、蛛网膜下腔B、硬膜下腔C、软膜腔D、硬膜外腔E、以上都不是

硬膜下间隙阻滞的特点为( )A、显效时间介于硬膜外阻滞和腰麻之间B、使用小剂量局麻药可达广泛阻滞C、阻滞范围为节段性D、硬膜外穿刺时可有负压出现E、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2次的剂量为()A、初量的1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4~1/3D、初量的1/21~2/3E、以上都不对

硬膜外阻滞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为()A、初量的1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以上都不对

当注入剂量增加到某个值时,损伤量不再增加,趋于饱和。开始饱和的注入剂量称为()。A、临界剂量B、饱和剂量C、无损伤剂量D、零点剂量

硬膜外阻滞中使用局麻药时不正确的是A、决定硬膜外阻滞范围的最主要因素是麻醉药的容量B、决定阻滞深度和作用持续时间的是局麻药的浓度C、临床上常将短效和长效局麻药混合使用D、给药顺序为试验剂量→诱导剂量→追加剂量E、追加剂量一般为诱导剂量的1/2~1/3

不定项题硬膜下间隙阻滞的特点为( )A显效时间介于硬膜外阻滞和腰麻之间B使用小剂量局麻药可达广泛阻滞C阻滞范围为节段性D硬膜外穿刺时可有负压出现E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单选题硬膜外阻滞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为()A初量的1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临床做脊髓硬膜外麻醉时,为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要把麻醉药注入(  )。A蛛网膜下腔B硬膜下腔C软膜腔D硬膜外腔E蛛网膜内

填空题硬膜外阻滞术中追加维持量一般为首次量的()。

填空题临床上作硬膜外麻醉是将麻药注入(),以阻滞神经根的传导。

单选题患者女,29岁,孕39周,在硬膜外阻滞下拟行剖宫产术。平卧位试验剂量后给予2%利多卡因初量13ml,13min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自述头晕等表现。最可能的原因是()A全脊髓麻醉B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C异常广泛硬膜外间隙阻滞D硬膜下间隙阻滞E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

单选题硬膜外阻滞中使用局麻药时不正确的是()A决定硬膜外阻滞范围的最主要因素是麻醉药的容量B决定阻滞深度和作用持续时间的是局麻药的浓度C临床上常将短效和长效局麻药混合使用D给药顺序为试验剂量→诱导剂量→追加剂量E追加剂量一般为诱导剂量的1/2~1/3

单选题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二次量,其剂量约为()A初量的一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2-2/3D初量的1/4-1/3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在初量作用将消失时,注入第2次的剂量为()A初量的1倍以上B与初量相等C初量的1/4~1/3D初量的1/21~2/3E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