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非严重冻融破坏环境下,C50级以上粉煤灰的烧失量宜小于等于()。A3.0%B5.0%C8.0%D12.0%

单选题
在非严重冻融破坏环境下,C50级以上粉煤灰的烧失量宜小于等于()。
A

3.0%

B

5.0%

C

8.0%

D

12.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应反复灼烧试样,直至两次试验称量之差小于0.0001g.即达到恒量。()

下列针对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失量主要来自于粉煤灰中硫化物B.温度控制是烧夫量检测的核心控制因素C.粉煤灰细度越高烧失量越大D.试验时要严格控制高温灼烧时间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粉煤灰原材中的SiO2、A12O3和Fe2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时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要求是( )。A.SiO2+AL2O3+Fe2O3的总量应>500%,700℃烧失量应小于或等于10%B.SiO2十A12O3+Fe2O3的总量应>50%,700℃烧失量应小于或等于20C.SiO2+A12O3十Fe2O3的总量应>70%,700℃烧失量应小于或等于10D.SiO2+A12O3+Fe2O3的总量应>70%,700℃烧失量应小于或等于20

粉煤灰是电厂的工业废料,粉煤灰地基中选用的粉煤灰颗粒宜粗,烧失量宜低。( )

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A、40B、50C、55

Ⅰ级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8.0%。

砖在长期受风雨、冻融等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抗冻性。

在冻融破坏环境下,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宜大于()。

冻融破坏环境下,粱体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小于F200,双块式轨枕和轨道板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小于()。

C50及以上混凝土的烧失量应()。

对于所有进场材料,需拌和站试验室检测的指标为()。A、骨料的级配;B、粉煤灰烧失量;C、矿粉烧失量;D、水泥的化学组成.

下列针对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操作说法正确的是()。A、烧失量主要来自于粉煤灰中硫化物B、温度控制是烧失量检测的核心控制因素C、粉煤灰细度越高烧失量越大D、试验时要严格控制高温灼烧时间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烧失量要求小于等于5.0%。

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

在非严重冻融破坏环境下,C50级以上粉煤灰的烧失量宜小于等于()。A、3.0%B、5.0%C、8.0%D、12.0%

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

简述粉煤灰烧失量的测定方法。

填空题C50及以上混凝土的烧失量应()。

填空题冻融破坏环境下,粱体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小于F200,双块式轨枕和轨道板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不应小于()。

填空题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

判断题粉煤灰是电厂的工业废料,粉煤灰地基中选用的粉煤灰颗粒宜粗,烧失量宜低。A对B错

单选题下列针对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操作说法正确的是()。A烧失量主要来自于粉煤灰中硫化物B温度控制是烧失量检测的核心控制因素C粉煤灰细度越高烧失量越大D试验时要严格控制高温灼烧时间

填空题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

判断题Ⅰ级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8.0%。A对B错

填空题在冻融破坏环境下,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宜大于()。

多选题关于掺合料烧失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失量试验过程中在950±25℃下灼烧15-20min。B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烧失量不大于8.0%。C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烧失量不大于3.0%。D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烧失量不大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