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刘某曾因欺诈被判刑10年,服刑期满后,由于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要在社区接受矫正。在此期间,刘某十分不配合,社工小郑接受这个服务对象后,认真阅读了相关档案材料,在见面时没有急于照本宣科地进行查问,而是在看到刘某气色很不好时,对刘某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关注,对他平时生活很关心,让刘某感觉很温暖。因小郑不像以前的矫正工作者一样,只是一味让他端正态度、配合监管。随着刘某心理防线的打破,不知不觉对小郑讲了自己很多事。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个案管理运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A要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切忌包办代替B善于协调多个部门、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C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D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单选题
刘某曾因欺诈被判刑10年,服刑期满后,由于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要在社区接受矫正。在此期间,刘某十分不配合,社工小郑接受这个服务对象后,认真阅读了相关档案材料,在见面时没有急于照本宣科地进行查问,而是在看到刘某气色很不好时,对刘某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关注,对他平时生活很关心,让刘某感觉很温暖。因小郑不像以前的矫正工作者一样,只是一味让他端正态度、配合监管。随着刘某心理防线的打破,不知不觉对小郑讲了自己很多事。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个案管理运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
A

要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切忌包办代替

B

善于协调多个部门、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C

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

D

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以下人员,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是( )。A.李某,曾因贪污被判刑,现已刑满3年B.张某,曾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现已刑满8年C.刘某,曾担任甲公司董事,5年前甲公司破产并清算完毕,刘某对此负个人责任D.王某,曾担任乙公司法定代表人,2年前乙公司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王某对此负个人责任E.赵某,现负有数额巨大的且到期未清偿的债务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 (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区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刘某的父亲应当向原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B.刘某的父亲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C.刘某的父亲只能在刘某被判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以内提出申诉D.对于刘某父亲的申诉,只能由原生效判决法院受理

假释犯林某自7年前被判刑到监狱服刑后,与家人感情淡漠。7年问,由于林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被提前1年假释。但是,假释后的林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亲情疏离。对于林某,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A.监督管理B.安置救济C.思想法制教育D.社会公德教育

某工厂职工刘某因故意杀人嫌疑被公安机关逮捕,经过公安机关的继续侦查发现刘某无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刘某被逮捕期间,工厂不能解除与刘某签订的劳动合同B、刘某被逮捕期间,工厂可以不付给刘某工资,不提供劳动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C、刘某被无罪释放后,工厂与刘某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D、刘某被无罪释放后,工厂应补发给刘某逮捕期间的工资

刘某因犯故意杀人罪于1998年7月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判决前已被羁押3个月),由于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考验期满后于2000年7月被减为无期徒刑。2001年9月,刘某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被裁定减为有期徒刑15年。如刘某以后不再获减刑,刘某将服刑至(  )。A.2015年7月B.2016年9月C.2013年4月D.2015年4月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进行沟通时,应需要运用的技巧是( )。①同感②诚恳③温暖与尊重④积极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⑨④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本案例不能体现社区工作者的哪项工作内容( ),A.社区服务B.社区照顾C.社区卫生D.社区矫正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当前刘某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B.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C.刘某不能作为弱势群体接受特殊照顾D.受刑者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针对刘某当前的状况,其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是(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B.教育、就业权益的需要C.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D.人格尊重权利的需要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社区工作者安排刘某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其经常迟到,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工作者应( )。A.对其行为进行批评并要其检讨B.放任自流,不再管他C.与其进行谈话,对其进行引导D.对其进行说教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而且一直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对他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张某曾是一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10年后,张某获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作为社会工作者,小王不应该(  )。A.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张某B.积极与张某建立良好的关系C.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处理与张某的关系D.依照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行事

张某曾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7年后,张某被判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张某对剥夺权利期问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个抗拒监管的“刺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刘接手张某的矫正任务后,在第一次与其见面时,跟张某主动握手,并且对张某说“首先谢谢你能够安排时间来和我见面”,这使得张某觉得备受尊重。这反映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A.有重点、分步骤进行矫正工作B.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C.着眼于矫正对象潜能的挖掘D.妥善处理保密原则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的中国公民,哪些属于不享有选举权的情况()A、刘某,刚满16周岁B、李某,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C、张某,服刑期间D、邓某,被逮捕

刘甘曾因欺诈被判刑10年,服刑期满后,由于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要在社区接受矫正。在此期间,刘某十分不配合,社会工作者小郑接受这个服务对象后,认真阅读了相关档案材料,在见面时没有急于照本宣科地进行查问,而是在看到刘某气色很不好时,对刘某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关注,对他平时的生活也很关心,这让刘某感觉很温暖。因为小郑不像以前的矫正人员那样,只是一味让他端正态度、配合监管。随着眩晕某心理防线的打破,不知不觉中对小郑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事情。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个案管理动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注()。A、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切忌包办代替B、善于协调多个部门、机构,提供综合性服务C、有重点分制订矫正工作计划D、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下列属于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对象是()。A、李某,吸毒成瘾严重但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B、王某,强制隔离戒毒期满,经诊断评估,需要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C、孙某,吸毒成瘾但自愿戒毒D、刘某,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刘某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的社区康复。A、1年B、2年C、3年D、4年

刘某因吸毒成瘾被公安机关责令接受社区戒毒,其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后第10日才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可以对刘某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

判断题刘某因吸毒成瘾被公安机关责令接受社区戒毒,其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后第10日才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可以对刘某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A对B错

单选题张某曾因蒙古族被判刑10年,服刑期满后,由于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要在社区接受矫正。出狱后,张某面对很多问题,严重和风湿病和心脏病需要花钱治疗,判刑后因主动要求离婚氢房子留给了妻子,出狱后只能与年迈的母亲住在一起,几次求职被拒,生活拮据,对社区矫正监管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社会工作者沈杰引导张某一起分析,确定当前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把握工作重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个案管理动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A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切忌包办代替B关于协调多个总部、机构、提供综合性服务C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D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多选题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问答题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问答题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问答题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的中国公民,哪些属于不享有选举权的情况()A刘某,刚满16周岁B李某,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C张某,服刑期间D邓某,被逮捕

单选题张某曾是一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监狱服刑10年后,张某获减刑出狱,作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要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小王不应该()。A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处理与张某的关系B积极与张某建立良好的关系C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张某D依照矫正社工的专业价值理念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