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镜眼距是指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一般为()。A8MMB10MMC12MMD16MM

单选题
镜眼距是指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一般为()。
A

8MM

B

10MM

C

12MM

D

16MM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 )处的距离。A.顶点至镜圈内缘B.主点至镜圈内缘C.顶点至镜圈内缘低点D.主点至镜圈内缘低点

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外缘处的距离。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 )处时,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内缘最低点处的距离。A.角膜上缘B.角膜下缘C.上睑缘D.下睑缘

镜片后顶点至角膜前顶点的间距,称为()。 A.外张角B.颞距C.前倾角D.镜眼距

镜片后顶点至角膜前顶点的间距,称为镜眼距,正常值为()。 A.11mmB.13mmC.10mmD.12mm

设远视眼的远点位于角膜顶点后方100mm,镜眼距为15mm的矫正眼镜片应为()。 A.+7.50DB.+8.93DC.+8.70DD.+9.50D

使用综合验光仪前调整镜眼距时,角膜前顶点与读窗中央长线相切,此时镜眼距应为15.0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矫正眼镜的放大倍率与( )无关。A.眼镜后顶点屈光度B.眼镜前顶点屈光度C.镜眼距D.镜片形式

矫正眼镜的放大倍率与()无关。A、眼镜后顶点屈光度B、眼镜前顶点屈光度C、镜眼距D、镜片形式

关于镜片后顶点焦度说法不合适的是()。A、镜片的主点焦度就是后顶点焦度B、镜片主点焦度与后顶点焦度误差要求小于0.125DC、焦度计上测量的镜处光度为后顶点焦度D、镜片的焦距是从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为()A、8mmB、10mmC、12mmD、14mm

电脑验光时,被检眼角膜顶点与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A、9mmB、10mmC、12mmD、15mm

舒适眼镜的要求的正确的镜眼距为()。A、8mmB、10mmC、12mmD、14mm

镜眼距是指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一般为()。A、8MMB、10MMC、12MMD、16MM

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外缘处的距离。

()是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内缘最低点处的垂直距离。A、子镜片顶点高度B、子镜片顶点距离C、子镜片顶点互差D、子镜片高度

电脑验光仪定位系统的作用是保证被测眼的眼轴与仪器的光轴重合,并保持测量物镜的物方焦点离角膜顶点为(),以保证验光的准确性。A、8mmB、10mmC、12mmD、14mmE、15mm

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称为()。A、颞距B、镜眼距C、偏心距D、瞳距

单选题矫正眼镜的放大倍率与()无关。A眼镜后顶点屈光度B眼镜前顶点屈光度C镜眼距D镜片形式

单选题测量()的方法为:嘱配戴者戴上已整形校配的镜架,检查者与配戴者正面对坐,视线保持同一高度。配戴者注视前方与视线高度相同的注视物,检查者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瞳孔垂直下缘的位置,读取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缘至镜圈内缘最低点处瞳距尺上的数值即是。A子镜片顶点水平距离B子镜片顶点高度C主镜片顶点水平距离D主镜片顶点高度

单选题关于镜片后顶点焦度说法不合适的是()。A镜片的主点焦度就是后顶点焦度B镜片主点焦度与后顶点焦度误差要求小于0.125DC焦度计上测量的镜处光度为后顶点焦度D镜片的焦距是从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单选题镜眼距是指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一般为()。A8MMB10MMC12MMD16MM

单选题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为()A8mmB10mmC12mmD14mm

单选题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称为()。A颞距B镜眼距C偏心距D瞳距

单选题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处方需进行顶点焦度换算原因是()。A两者的镜片大小不同B两者的镜片材料不同C两者的镜片距离眼睛的后顶点的位置不同D两者的镜片折射率不同

单选题聚散需求量=PD10/L,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PD为近用瞳距BPD为远用瞳距CL为镜眼距DL为注视点到角膜顶点的距离

判断题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外缘处的距离。A对B错

单选题()是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内缘最低点处的垂直距离。A子镜片顶点高度B子镜片顶点距离C子镜片顶点互差D子镜片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