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马的脾俞穴位于(  )。A倒数第二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B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C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D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E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单选题
马的脾俞穴位于(  )。
A

倒数第二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B

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C

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D

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E

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


参考解析

解析:
马的脾俞穴位于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12cm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相关考题:

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者,除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A.心俞,内关B.心俞、脾俞C.脾俞、足三里D.太白、公孙E.内庭、丰隆

与腰阳关穴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腧穴是( )A、脾俞B、大肠俞C、肝俞D、膈俞E、肾俞

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A、脾俞B、胃俞C、胆俞D、肝俞E、肾俞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 )A.胆俞B.肾俞C.肝俞D.大肠俞E.脾俞

八会穴中的血会是:() A血海B肝俞C脾俞D膈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 )A.胆俞B.肾俞C.肝俞D.大肠俞E.脾俞

()穴是督脉上重要的穴位,同时是人长寿的大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 A. 肾俞B. 脾俞C.命门D. 大椎

用皮肤针法治疗小儿疳积,首选穴组是A.肝俞、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B.脾俞、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C.脾俞、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D.脾俞、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E.脾俞、肺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郁证的背腰部操作取穴不包括()。A、肝俞B、胃俞C、脾俞D、心俞

溢泪症取穴部位多为()。A、肝俞B、胆俞C、脾俞D、肾俞

马的天宗穴位于()A、抢风穴前上方6 cm的凹陷中B、抢风穴正上方约10 cm的凹陷中C、抢风穴正下方6 cm的凹陷中D、抢风穴后上方6 cm的凹陷中

下列各穴中,哪穴不是治疗湿痰侵肺咳嗽的常用穴:()。A、肺俞B、脾俞C、太白D、太冲E、丰隆

绝经前后诸症之肝阳上亢者,除主穴外,还应加用的腧穴是()。A、关元、命门、太冲B、太溪、照海、太冲C、百会、太冲、风池D、太冲、肾俞、脾俞E、脾俞、肾俞、太冲

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者,除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A、心俞、内关B、心俞、脾俞C、脾俞、足三里D、太白、公孙E、内庭、丰隆

患者,女,48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兼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A、大椎、曲池B、血海、曲池C、脾俞、气海D、脾俞、胃俞E、肾俞、合谷

马的巴山穴位于()A、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B、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处C、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中1/3处D、百会穴旁开6cm的肌沟中

马的冲天穴位于()A、抢风穴后上方6cm处B、抢风穴后下方6cm处C、抢风穴正上方10cm处D、抢风穴前上方6cm处

腰痛属于瘀血型,除取主穴外,还可加用()。A、志室、脾俞B、腰阳关、风府C、腰俞、脾俞D、大椎、三阴交E、膈俞

下列腧穴中与志室穴相平的是()。A、脾俞B、胃俞C、肝俞D、胆俞E、肾俞

心脾两虚之不寐证除取神门穴、三阴交穴外,还应配()A、心俞、脾俞、厥阴俞B、胃俞、行间、足三里C、心俞、肾俞、太溪D、心俞、脾俞、外关、合谷E、肝俞、太冲、间使

戒烟后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应配用的腧穴是()A、列缺、照海B、内关、足三里C、太冲、脾俞D、太冲、阳陵泉E、脾俞、足三里

单选题下列各穴中,哪穴不是治疗湿痰侵肺咳嗽的常用穴:()。A肺俞B脾俞C太白D太冲E丰隆

单选题心脾两虚之不寐证除取神门穴、三阴交穴外,还应配()A心俞、脾俞、厥阴俞B胃俞、行间、足三里C心俞、肾俞、太溪D心俞、脾俞、外关、合谷E肝俞、太冲、间使

单选题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A脾俞B胃俞C胆俞D肝俞E肾俞

单选题用皮肤针法治疗小儿疳积,首选穴组是()。A脾俞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B脾俞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C肝俞脾俞华佗夹脊穴(7~12椎)D脾俞心俞华佗夹脊穴(7~12椎)E脾俞肺俞华佗夹脊穴(7~12椎)

单选题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者,除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A心俞、内关B心俞、脾俞C脾俞、足三里D太白、公孙E内庭、丰隆

单选题下列腧穴中与志室穴相平的是(  )。A脾俞B胃俞C肝俞D胆俞E肾俞

单选题绝经前后诸症之肝阳上亢者,除主穴外,还应加用的腧穴是().A关元、命门、太冲B太溪、照海、太冲C百会、太冲、风池D太冲、肾俞、脾俞E脾俞、肾俞、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