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全球通史》在叙述某一时期的欧洲时写道:“这时,发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划分成两大势力范围,同时,欧洲的殖民地不管帝国的首都同意与否,全都在摆脱欧洲的控制。”这表明()A冷战正式开始B不结盟运动形成C欧洲失去中心地位D美苏争霸开始

单选题
《全球通史》在叙述某一时期的欧洲时写道:“这时,发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划分成两大势力范围,同时,欧洲的殖民地不管帝国的首都同意与否,全都在摆脱欧洲的控制。”这表明()
A

冷战正式开始

B

不结盟运动形成

C

欧洲失去中心地位

D

美苏争霸开始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世界旅游组织将全球分成的旅游区有 ( ) A.非洲 B.中东 C.欧洲 D.美洲 E.南亚

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A.君主至上B.大国优先C.欧洲均势D.欧洲自由主义

试述拿破仑时期欧洲大国关系。

世界旅游组织将全球分成的旅游区有()A、非洲B、中东C、欧洲D、美洲E、南亚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就是按照美国苏联两大国家实力对欧洲,对亚洲两大洲进行了势力范围的划分的一种体制,这种体制最后导致了二战以后()对立的世界战略格局。A、单级B、多级C、三级D、两级

俄罗斯约90%的()需求位于欧洲部分,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分析未来能源电力需求时将其纳入欧洲。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A、市场因素B、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

《全球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在其中第三编《西方优势地位时的世界》这样写到:“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对应的时段是()A、1500~1600年B、1600~1763年C、1763~1914年D、1945~1991年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主张欧洲独立自主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推翻沙皇政权B、发表《四月提纲》C、推翻临时政府D、通过《和平法令》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

对英国19世纪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正确理解是()A、英国与欧美等大国实力保持均等B、英国与欧洲大陆某一国实力均等C、保证欧洲大陆有两个实力均等的国家,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大陆D、保持欧洲各国实力均等

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A、君主至上B、大国优先C、欧洲均势D、欧洲自由主义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多选题世界旅游组织将全球分成的旅游区有()A非洲B中东C欧洲D美洲E南亚

填空题俄罗斯约90%的()需求位于欧洲部分,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分析未来能源电力需求时将其纳入欧洲。

单选题对英国19世纪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正确理解是()A英国与欧美等大国实力保持均等B英国与欧洲大陆某一国实力均等C保证欧洲大陆有两个实力均等的国家,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大陆D保持欧洲各国实力均等

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顺序是()A走向多极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大阵营对立→两极格局终结B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大阵营对立→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C两极格局终结→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走向多极化D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

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山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大国的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A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B“一超多强”局面被逐渐打破C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D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作用衰退

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单选题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A君主至上B大国优先C欧洲均势D欧洲自由主义

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推翻沙皇政权B发表《四月提纲》C推翻临时政府D通过《和平法令》

单选题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