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

问答题
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承载结构混凝土浇筑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 B.顶推法 C.悬臂浇筑法 D.转体施工法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6)预应力系统安装;(7)内模就位;(8)顶板钢筋绑扎;(9)工序E;(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11)施加预应力;(12)工序F;(13)落模拆底模;(14)模架纵移。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1)主梁(横梁)横向内移;(2)主梁(横梁)横向外移;(3)主梁(导梁)纵移过孔;(4)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位;(5)解拆模板、降下主梁。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事件三:箱梁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并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3)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4)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事件五: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1> 、写出图4-1、图4-2中构件A、B、C的名称。<2> 、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3> 、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4> 、分别计算或评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5> 、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6> 、事件五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箱梁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当哪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一桥隧相连项目,其中桥梁跨布置为(65+120+65)m,③号桥台紧邻隧道进口洞门。隧道全长910m,净宽5m,单洞双向两车道,最大埋深100m,进、出口50m 范围内埋深均小于20m(属浅埋隧道).桥跨布置与隧道围岩级别及其长度、掘进速度见图所示:该项目实施工程中发生了事件:事件一:桥梁为T 型钢构,采用挂篮悬臂浇筑,设计文件要求悬臂浇筑须对称平衡。中跨、边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m,靠近桥台4m 梁段采用现浇施工。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的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设置,施工过程中对实际高程进行监测,发现与设计值有较大出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查明原因进行调整。事件二:隧道掘进工期为12 个月,采用进、出口双向开挖,但最后30m 为单向开挖。由于受③号桥台的施工限制,决定先由A 作业队从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待③号桥台施工完成后,立即由B 作业队从进口掘进,且最后30m 决定由B 作业队单独完成。事件三:洞口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工序:①截水沟施工;②边、仰坡开挖;③套拱及长管棚施工;④边、仰坡防护。事件四:A 作业队在进洞30m 后,现场负责人决定将开挖方法有台阶法改成全断面法。问题:1.事件一中是否有错?如有错,请改正。2.事件一中,主跨悬臂浇筑施工是否需要在墩梁处采取临时固结措施?说明理由。3.事件一中,边跨4m 现浇梁端应采用何种方法施工?说明本桥合拢顺序。4.事件二中,为保证隧道掘进工期,③号桥施工最迟应在A 作业队掘进开工后多少个月完成?(列式计算,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 位)5.写出事件三中洞口工程施工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即可)6.事件四中,改变后的开挖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对大跨径跨江河不能采用支架施工的上部现浇混凝土施工,例如T形刚构、变截面连续梁,一般采用( )施工。A.贝雷架B.移动模架C.挂篮D.扇形托架

某10联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地处山岭重丘区,跨越河谷,起点与另一特大桥相连,终点与一隧道相连。该项目在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文件推荐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因现场场地受限,模架在该桥梁终点处的隧道内拼装,然后前移逐孔施工,但某施工单位进场后,发现隧道标未开工(另一施工单位承担该隧道施工),无法按时提供移动模架拼装场地。经桥梁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暂缓第十联施工,而从第九联开始施工。因第九联桥墩墩身较高,移动模架采用桥下组拼、整体垂直提升安装方案,第十联箱梁待隧道贯通后采用桩柱梁式支架施工,由此造成工期推迟一个月。上述方案上报相关单位并经批复后开始施工,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单位提出了以下索赔要求:①移动模架桥下组拼场地处理费用;②工期延长一个月按天索赔增加的现场管理费;③移动模架垂直提升安装费用;④第十联支架摊销费用;⑤因第十联改为支架而损失的模架摊销费。事件二:施工单位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支架施工专项方案,该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事件一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成立? 、事件二中,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的相关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程序。

某施工单位承接城市一桥梁工程,工程为 3 跨连续箱梁,跨度为 30m+40m+30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 1.2m,桩长 26m,设计强度 C25。三跨连续箱梁采用支架法现浇,项目部编制了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在钻孔过程中遇见地质资料没有描述的地质条件,造成钻孔偏斜,为此施工单位工期延误两天,经济损失两万元。施工单位就此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事件二:项目部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成孔后进行检查,发现桩孔垂直度超出规范要求。事件三: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支架地基进行处理,符合要求后搭设满堂支架,支架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施工单位为赶工期采用一次性加载预压。问题:1.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 A、B、C 的名称?2.事件一施工单位能否索赔工期和费用?请说明理由。3.分析事件二中垂直度偏差的可能原因。4.写出施工预拱度应考虑的因素。5.施工单位对现浇梁板应检查哪些项目?6.改正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根据规范要求,支架预压荷载取值大小及合格标准。

某施工单位承接城市一桥梁工程,工程为3 跨连续箱梁,跨度为30m+40m+30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1.2m,桩长26m,设计强度C25。三跨连续箱梁采用支架法现浇,项目部编制了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桥梁横断面图如图2 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在钻孔过程中遇见地质资料没有描述的地质条件,造成钻孔偏斜,为此施工单位工期延误两天,经济损失两万元。施工单位就此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事件二: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支架地基进行处理,符合要求后搭设满堂支架,支架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施工单位为赶工期采用一次性加载预压。问题:1.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 的名称。2.写出桥梁横断面图2 中D、E 的名称。3.事件一施工单位能否索赔工期和费用?请说明理由。4.施工单位对现浇梁板应检查哪些项目?5.改正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根据规范要求,支架预压荷载取值大小及合格标准。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 2420m,共 44 孔,每孔跨径 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 55m+8m,第 2、 3 跨施工长度为 55m,末跨施工长度为 47m。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 4-1、图 4-2 所示)。事件一:施工前,施工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部门组织审核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图纸等。事件二:为了保证梁浇筑筑质量,施工单位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施工。(1)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确认后浇筑。(2)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进行浇筑,中间孔从已浇梁段开始向悬臂端推进浇筑,末孔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已浇梁段接合。梁体混凝土在横桥向应对称浇筑。(3)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 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70%后,方可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事件三:预应力张拉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同时预应力张拉时间按照双控指标进行。预应力张拉后计算出预应力钢筋的理论伸长值为 212.5mm,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测量了预应力的实际伸长值,其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为 40mm,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为 176.7mm。1. 写出图 4-1、图 4-2 中构件 A、 B、 C 的名称。按与箱梁的位置和过孔方式分,该移动模架属于哪一种类型?2. 事件一中关于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是否有错,如有错请改正。3. 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之处。4. 事件二中,补充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还应检查的内容。5. 事件三中,张拉伸长值控制是否满足要求?并说明理由。6. 事件三中,预应力张拉时间的双控指标指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

(2018年)某10联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地处山岭重丘区,跨越河谷,起点与另一特大桥相连,终点与一隧道相连。部分桥跨布置示意图如图a所示。 该项目在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文件推荐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因现场场地受阻、模架在该桥梁终点处的隧道内拼装,然后前移逐孔施工。但某施工单位进场后,发现隧道标未开工(另一施工单位承担该隧道施工),无法按时提供移动模架拼装场地。经桥梁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暂缓第十联施工,而从第九联开始施工。因第九联桥墩墩身较高,移动模架采用桥下组拼、整体垂直提升安装方案,第十联箱梁待隧道贯通后采用桩柱梁式支架(第十联支架布置示意图见图b)施工,由此造成工期推迟1个月。上述方案上报相关单位并经批复后开始施工,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单位提出了以下索赔要求:①移动模架桥下组拼场地处理费用;②工期延长一个月按天索赔增加的现场管理费;③移动模架垂直提升安装费用;④第十联支架摊销费用;⑤因第十联改为支架而损失的模架摊销费。 事件二:图b所示的桩柱梁式支架由桩基础、钢管柱、卸落装置、贝雷片、型钢、联接件等组成,支架按设计计算设置了施工预拱度。组拼完成后,按相关要求进行检验及加载预压试验,满足要求后投入使用。 事件三:施工单位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支架施工专项方案,该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问题】 1.事件一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成立 2.结合图b与事件二,指出型钢、卸落装置、贝雷片分别对应图b中的A~H中的哪个编号 说明应根据哪些因素来确定卸落装置的型式 3.事件二中,支架施工预拱度的设置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4.事件三中,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的相关程序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程序。

移动模架也称移动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跨问自行移位,逐跨完成混凝土箱梁施工的大型造梁设备。按照过孔方式不同,移动模架分为(  )。A.前行式B.上行式C.下行式D.复合式E.多跨式

某集团公司承建高速铁路站前工程第一标段,其中某桥梁主跨为(48+80+48)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满堂支架现浇。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连续箱梁施工前,施工队拟配置的梁部施工设备有:垂直运输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压浆设备、托架、支架、模板、试验设备。 事件2:边跨直线段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作业平台脚手架与梁部模板连接牢固,以增加脚手架的安全性。底模安装完成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设定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0倍,分三次预压到位。 事件3:项目经理部委托了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梁部线形进行监测。标准梁段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进行了技术交底,要求每浇筑完成3个梁段后,根据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调整梁部线形;梁段混凝土达到张拉条件后,前移挂篮,再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合龙段施工前,应分析气温变化情况,在施工当天选定近5天平均气温时段锁定合龙口并浇筑混凝土;中跨合龙段混凝土具备张拉条件后,先拆除0#块支座临时固结,再张拉底板预应力筋。 【问题】 1.针对事件1,梁部施工还应配置哪些主要施工设备? 2.针对事件2中施工方案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3中技术交底内容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下列关于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移动模架法施工的主要设备是一对能行走的挂篮B、模架移动程序为:脱模、解拆模板→导梁前进→主桁梁前进→导梁及模板就位C、移动模架法的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D、箱梁内、外模板滑动就位时,模板平面尺寸、高程、预拱度误差必须控制在容许范围内E、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时,正确的合龙顺序是()。A、 次跨一中跨一边跨B、 中跨一边跨一次跨C、 边跨一次跨一中跨D、 次跨一边跨一中跨

移动模架施工适用于桥梁工程中跨数多、高墩的混凝土箱梁施工。

单选题移动模架法施工过程首孔施工步骤顺序是() ①拆除内模、端模,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压浆;将第3套墩旁托架安放在前方墩上;拆除妨碍模架下降的所有约束,模架整体下降120mm,落放在支承托架顶的纵移机构上;开启模架横移油缸,两侧模架分别向外横移约4.2m ②模架拼装调试完毕后,调整底模、侧模位置及标高,设置预拱度;绑扎箱梁底腹板钢筋,安装内腔模板并调整位置及标高;绑扎箱梁顶板钢筋,安装端头模板,检査并签证;从前住后顺序浇筑首跨混凝土;混凝土养生 ③模架在纵移油缸作用下前移50m过孔到位 ④两倒模架向内侧横移4.2m合龙到位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单选题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墩旁托架和主钢箱梁组成的承重机构,在其上进行箱梁施工作业并通过滑移平车可自行移动过孔的施工机械。其主要特点有受地形限制少、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下面哪一项是对的()A施工质量好B施工操作复杂C施工周期长D成本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度为90m+155m+90m,箱梁宽14m,底板宽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渐变到跨中的3.5m,施工中采用拼装挂篮,用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然而在几个节段施工完成后发现箱梁逐节变化的底板有的地方接缝不和顺,底模架变形,侧模接缝不平整,梁底高低不平,梁体纵轴向线形不顺。 (1)试分析现场出现问题的原因。 (2)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有哪些预防措施?

单选题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承载结构混凝土浇筑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B顶推法C悬臂浇筑法D转体施工法

问答题事件一中,边跨4m现浇梁端应采用何种方法施工?说明本桥贺龙顺序。

问答题写出图 2-2 中空心板施工工艺流程框图中施工工序 B.C.D.E.F.G 的名称。(选用背景资料给出的施工工序①~⑫的代号或名称作答)

单选题移动模架也称移动造桥机,是一种自带(),可在桥跨间自行移位,逐跨完成混凝土箱梁施工的大型造梁设备。A拖拉系统B支架系统C吊装设备D模板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度为90m+155m+90m,箱梁宽14m,底板宽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渐变到跨中的3.5m,施工中采用拼装挂篮,用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然而在几个节段施工完成后发现箱梁逐节变化的底板有的地方接缝不和顺,底模架变形,侧模接缝不平整,梁底高低不平,梁体纵轴向线形不顺。 2.问题: (1)试分析现场出现问题的原因。 (2)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有哪些预防措施?

问答题(四) 背景资料 某10联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地处山岭重丘区,跨越河谷,起点与另一特大桥相连,终点与一隧道相连。部分桥跨布置示意图如图4-1所示。 该项目在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文件推荐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因现场场地受阻、模架在该桥梁终点处的隧道内拼装,然后前移逐孔施工。但某施工单位进场后,发现隧道标未开工(另一施工单位承担该隧道施工),无法按时提供移动模架拼装场地。经桥梁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暂缓第十联施工,而从第九联开始施工。因第九联桥墩墩身较高,移动模架采用桥下组拼、整体垂直提升安装方案,第十联箱梁待隧道贯通后采用桩柱梁式支架(第十联支架布置示意图见图4-2)施工,由此造成工期推迟一个月。上述方案上报相关单位并经批复后开始施工,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单位提出了以下索赔要求: ①移动模架桥下组拼场地处理费用; ②工期延长一个月按天索赔增加的现场管理费; ③移动模架垂直提升安装费用; ④第十联支架摊销费用; ⑤因第十联改为支架而损失的模架摊销费。 事件二:图4-2所示的桩柱梁式支架由桩基础、钢管柱、卸落装置、贝雷片、型钢、联接件等组成,支架按设计计算设置了施工预拱度。组拼完成后,按相关要求进行检验及加载预压试验,满足要求后投入使用。 事件三:施工单位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支架施工专项方案,该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问题: 1.事件一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成立? 2.结合图4-2与事件二,指出型钢、卸落装置、贝雷片分别对应图4-2中的A~H中的哪个编号?说明应根据哪些因素来确定卸落装置的型式? 3.事件二中,支架施工预拱度的设置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4.事件三中,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的相关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程序。

问答题写出事件二中强夯施工的正确工序。(写出数字编号即可)

多选题梁板预制完成后,移梁前应对梁板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标识内容包括( )。A预制时间B预制造价C施工单位D梁体编号E部位名称

多选题移动模架法施工过程,末孔施工步骤顺序是() ①模架合龙到位后,调整底模,侧模位置及标高,设置预拱度;绑扎箱梁底腹板钢筋,安装内腔模板并调整位置及标高;绑扎箱梁顶板钢筋,安装端头模板,检查并签证 ②模架横移开启,在纵移油缸作用下前移50m过孔到位 ③为了防止接缝处混凝土错台,在湿接缝处后端2m位置安装后吊挂系统;从前往后顺序浇筑末跨混凝土;混凝土养生 ④两侧模架向内横移4.2m合龙到位,完成一联箱梁施工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问答题写出事件三中洞口工程施工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