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是()。A、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B、固体废物监测标准C、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D、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工具、设备所用材质()A、不能和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有任何反应B、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C、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分层D、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损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固体废物应随机监测一次,每一类固体废物采样和分析样品数均不应少于()个。A、5B、6C、7D、8
固体废物环境监察要点包括:检查固体废物的();检查固体废物的(),防止二次污染;检查固体废物的()等
采集固体废物样品时,通常由()大小决定份样数,由()大小决定份样量,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
我国现有的固体废物标准主要分为()A、固体废物分类标准B、固体废物监测标准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在固体废物监测分析过程中,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应加测不少于()的平行样。A、5%B、10%C、15%D、20%
我国对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的总纲是()。A、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B、固体废物监测标准C、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D、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样品标签内容包括()、采样日期、采样人等。A、样品名称及编号B、工业固体废物批及批量C、产生单位D、采样部位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份样是指用采样器一次操作从一批的一个点或一个部位按规定质量所采取的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试样是指按规定的制样方法从每个份样、小样或大样所制备的供特性鉴别、环境污染监测、综合利用及处置分析的样品。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人员应熟悉()A、工业固体废物的性状B、掌握采样技术C、懂得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D、处理方法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都是一次就直接从批废物中采取份样,称为单阶段采样。A、简单随机采样B、系统采样C、分层采样D、权威采样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有()和权威采样法。A、简单随机采样法B、系统采样法C、分层采样法D、两段采样法
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两段采样法采样时推荐第二阶段的采样数n2≥2,即n1件容器中的每个容器均随机采上、下最少2个份样。
单选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固体废物应随机监测一次,每一类固体废物采样和分析样品数均不应少于()个。A5B6C7D8
判断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两段采样法采样时推荐第二阶段的采样数n2≥2,即n1件容器中的每个容器均随机采上、下最少2个份样。A对B错
多选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工具、设备所用材质()A不能和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有任何反应B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C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分层D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损失
多选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定》要求,分别采用( )等方法确定监测点位。A简单随机采样法B周期采样法C权威采样法D系统采样法
判断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A对B错
判断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试样是指按规定的制样方法从每个份样、小样或大样所制备的供特性鉴别、环境污染监测、综合利用及处置分析的样品。A对B错
多选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都是一次就直接从批废物中采取份样,称为单阶段采样。A简单随机采样B系统采样C分层采样D权威采样
判断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份样是指用采样器一次操作从一批的一个点或一个部位按规定质量所采取的工业固体废物。A对B错
单选题在固体废物监测分析过程中,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应加测不少于()的平行样。A5%B10%C15%D20%
多选题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有()和权威采样法。A简单随机采样法B系统采样法C分层采样法D两段采样法
单选题某市卫生部门在该市所有大、中、小学校开展健康监测工作。对于每个学校监测人数的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性别一年龄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B每性别一年级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C每性别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D每年龄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E每年级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