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测试原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势时,锌片和铜片使用前都应用砂纸适当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层。

9、测试原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势时,锌片和铜片使用前都应用砂纸适当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相关考题:

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 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管母吊装时,对有导电要求的接触面应用砂纸或钢丝刷去掉表面的氧化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李老师的教学实录?【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王老师的教学实录?【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提示】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2+,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的解释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探究一】电极的探究?【探究二】电路的探究?【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板书】略。

()应对基准点及被测点表面的氧化层进行处理(A)测试前 (B)测试后 (C)检查前 (D)检查后

( )应对基准点及被测点表面的氧化层进行处理。测试前$;$测试后$;$检查前$;$检查后

下列关于电极头的氧化层,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头表面的氧化层,对于点焊的焊点的质量影响非常大,一定要经常确认,并且去除B、点焊在焊接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电极头表面的氧化层C、电极头表面的氧化层,只需要在焊接前去除就好,中间焊接的时候不需要理会D、针对电极头表面的氧化层,可以使用锉刀去除,也可以使用粗砂纸去除

打磨时遇见流挂要做()A、喷一道面漆B、用粗砂纸直接打磨C、用粗砂纸打磨再用细砂纸打磨

在管母吊装时,对有导电要求的接触面应用砂纸或钢丝刷去掉表面的氧化层。

如果要在一块铜片上用电镀的方法镀上一层锌,应该把锌片放在哪里?

下列哪一方法最适合去除漆膜?()A、使用带P60号砂纸的单作用打磨机。B、使用带P60号砂纸的双作用打磨机。C、使用带P120号砂纸的轨道式打磨机。D、使用带P120号砂纸的手块。

手工打磨时,下列砂纸砂布的选用原则中正确的是:().A、按照打磨方式,选择使用不同型号的砂纸或砂布B、按照打磨精或粗,选择使用不同型号的砂纸或砂布C、按照涂膜厚度,选择布砂纸或水砂纸D、按照打磨工具,选择布砂纸或水砂纸

在锌片与铜片相连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当铜片和锌片浸入稀H2SO4中并且用导线联结形成原电池时,产生的现象是()A、铜片上有氢气产生B、锌片上有氢气产生C、铜片溶解D、不会有任何变化

如果要在一块铜片上用电镀的方法镀上一层锌,应该把锌片放在()。

正确使用钢箍固定光缆,钢箍内应缠绕23#橡胶胶带,缠绕前应用盒内砂纸打磨,长途以橡胶带宽度为宜,打磨后必须清洁。钢箍距离光缆切口()公分。

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在用硝基磁漆喷涂钢材表面时,每喷涂一层,干后打磨一次,最后用()打磨、打蜡抛光。A、150#~240#水砂纸B、240#~280#水砂纸C、280#~300#水砂纸D、400#水砂纸

涂次层油漆前,应用铲刀将表面上灰尘杂质铲除干净,然后用()打磨。A、00号砂纸B、01号砂纸C、02号砂纸D、水砂纸

若GW4—126型隔离开关的触指镀银层出现氧化发黑的现象,应用砂纸进行打磨。

回路电阻测试仪电压线应置于电流线(),测试夹接触部位应打磨,去除氧化层。A、外侧B、内侧C、上方D、下方

任何电对的电极电势的绝对值都不能直接测定,在理论上,某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是将其与()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而得到的。国际上规定上述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问答题将铜片和锌片插在3%NaCl溶液中,测得铜片和锌片未接通时的电位分别为+0.05V和–0.83V。当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铜片和锌片接通,原电池开始工作,电流表指示的稳定电流为0.15mA。已知电路的欧姆电阻为200 。原电池工作后阳极和阴极的电位差Ec–Ea=?

单选题涂次层油漆前,应用铲刀将表面上灰尘杂质铲除干净,然后用()打磨。A00号砂纸B01号砂纸C02号砂纸D水砂纸

单选题有关打磨中涂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打磨时,如果磨到原子灰,因为只有小面积原子灰可见,不用处理B 打磨时要多小心,因为中涂底漆可以帮助恢复形状C 用P400 砂纸干打磨后,用P600 干磨砂纸去除砂纸划痕

单选题假设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φθ(H+/H2)=1V,则测得下列原电池:(-)Zn|Zn2+(1mol·dm-3)||H+(1mol·dm-3)|H2(pθ)(Pt)(+)的标准电动势Eθ和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的数值变化为()A标准电动势Eθ和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各增加1VB标准电动势Eθ和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各减少1VC标准电动势Eθ不变,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增加1VD标准电动势Eθ不变,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减少1VE标准电动势Eθ和锌标准电极电势φθ(Zn2+/Zn)均不变

单选题有关打磨中涂底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打磨时,如果磨到原子灰,因为只有小面积原子灰可见,不用处理。B打磨时要多加小心,因为中涂底漆可以帮助恢复形状。C用P400砂纸干打磨后,用P600干磨砂纸去除砂纸划痕。D汽车喷漆是一般先用粗号砂纸打磨后,再用细砂纸除砂纸划痕。

单选题打磨时遇见流挂要做()A喷一道面漆B用粗砂纸直接打磨C用粗砂纸打磨再用细砂纸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