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区段按周期进行测量、调整悬挂点处接触线高度和跨中接触线最低高度、接触线坡度及之子值,使之符合技术标准可以预防接触网悬挂故障。

直线区段按周期进行测量、调整悬挂点处接触线高度和跨中接触线最低高度、接触线坡度及之子值,使之符合技术标准可以预防接触网悬挂故障。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相关考题:

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1年1次的静态检测项目有()。 A.接触线的位置(定位点拉出值和曲线处跨中偏移值,悬挂点及跨中距轨面的高度)B.接触悬挂、支撑定位装置及附加导线(通过全面检查方式进行)C.避雷装置(雷雨季节前)D.接触线重点磨耗测量

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主要有()。 A.接触线高度、坡度B.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接触线几何参数(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接触线高度、接触线坡度)检测周期为6个月。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离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5mm。

试述接触网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标准和工艺。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接触线高度、()、定位器角度、接触线相互位置等。A、拉出值B、接触线坡度C、网压D、硬点

接触线坡度是指相邻两悬挂点处接触线()的变化率。A、高度B、温度C、拉出值D、角度

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限界值:V≤250km/h时,坡度≤1.5‰V>250km/h时,坡度为≤1‰。

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状态: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5%。

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检修作业程序,测量接触导线磨耗:调整接触线位置,调整前要进行修前测量,依据设计值与实际值确定调整量及调整方案,调整前要()接触线导高值。A、测量B、检修C、施工D、配合

接触网动态检测主要项目有()。A、接触线高度、坡度、拉出值、跨中偏移值B、接触网电压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mm;弹性链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mm。

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接触线坡度即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A、±5B、±10C、±15D、±20

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下列属于接触网静态检测的项目是()。A、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B、接触线高度、坡度C、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D、接触压力

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mm。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误差不得超过()mm。

判断题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1.5‰A对B错

单选题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检修作业程序,测量接触导线磨耗:调整接触线位置,调整前要进行修前测量,依据设计值与实际值确定调整量及调整方案,调整前要()接触线导高值。A测量B检修C施工D配合

单选题下列属于接触网静态检测的项目是()。A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B接触线高度、坡度C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D接触压力

填空题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mm;弹性链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mm。

判断题接触线几何参数(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接触线高度、接触线坡度)检测周期为6个月。A对B错

填空题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mm。

多选题接触网动态检测主要项目有()。A接触线高度、坡度、拉出值、跨中偏移值B接触网电压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单选题接触线坡度是指相邻两悬挂点处接触线()的变化率。A高度B温度C拉出值D角度

单选题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接触线坡度即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A±5B±10C±15D±20

填空题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问答题试述接触网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标准和工艺。